
漢 陸賈 善辯,故稱。 唐 于濆 《南越謠》:“此時 尉佗 心,兒童待 幽 燕 。三寸 陸賈 舌,萬裡 漢 山川。”
“陸賈舌”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指漢代辯士陸賈的善辯口才,比喻卓越的言辭能力或外交談判技巧。其核心含義是借陸賈的辯才,形容人能言善辯、以舌戰取勝。
人物背景
陸賈是漢初重要大臣,楚國人,曾輔佐劉邦平定天下,以善辯著稱。他多次出使諸侯,尤其在漢高祖時期成功說服南越王趙佗歸附漢朝,避免了一場戰争。
典故來源
出自《史記·郦生陸賈列傳》,司馬遷記載陸賈“名為有口辯士,居左右,常使諸侯”,突顯其外交才能。
唐代詩人于濆在《南越謠》中寫道:“三寸陸賈舌,萬裡漢山川”,用“三寸舌”誇張比喻陸賈憑借言辭為漢朝開拓萬裡疆域。後世常以此典贊譽辯才或外交成就。
如需進一步了解陸賈的生平,可參考《史記》或漢初曆史文獻。
《陸賈舌》(lù jiǎ shé)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思慮周密,口才流利,能夠能夠巧妙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觀點。
《陸賈舌》的拆分部首是阝部(邑)和舌部(舛)。
《陸賈舌》的總筆畫數為13畫。
《陸賈舌》最早出現在《訓紀綱要·記異》一書中,作者是清代的葉枚。這個詞語是用來形容人的口才能力。
《陸賈舌》的繁體字為「陸賈腮」。
在古代,寫《陸賈舌》的方式有一些變化。例如,在古代的《說文解字》中,用「陸賈舌」來代表這個詞。
他是個口才出衆的演講家,具備着《陸賈舌》的能力。
陸豐、陸地、賈寶玉、賈政、舌頭
辯才、口若懸河、巧舌如簧、巧言如簧
笨口拙舌、不善言辭、口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