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侈泰 ”。1.奢侈無度。《晉書·何曾傳》:“ 劉毅 等數劾奏 曾 侈忲無度,帝以其重臣,一無所問。” 南唐 史虛白 《釣矶立談·韓熙載》:“慷慨有才學……家故富豪,頗好侈忲,不為烈祖所禮。”
(2).驕縱。《晉書·劉胤傳》:“ 江州 ,國之南藩,要害之地,而 胤 以侈忲之性,卧而對之,不有外變,必有内患。”《新唐書·楊憑傳》:“性簡慠,接下脫略,人多怨之。在二鎮尤侈忲。”
“侈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含義:
奢侈無度
指生活鋪張浪費,揮霍財物無節制。例如《晉書·何曾傳》記載“劉毅等數劾奏曾侈忲無度”, 描述何曾因奢侈行為被彈劾;《釣矶立談》中也提到韓熙載“頗好侈忲”, 形容其生活奢靡。
驕縱放肆
除物質浪費外,還包含性格上的傲慢放縱。《晉書·劉胤傳》提到“胤以侈忲之性”, 暗指其行為放肆導緻隱患。
字形與詞源
“侈”本義為自大傲慢(形聲字,從人、多聲),後引申為奢侈、過分,如“窮奢極侈”;“忲”通“泰”,表示驕縱。兩者結合強化了“揮霍且放縱”的雙重含義。
近義詞對比
與“奢靡”“侈泰”意義相近,但“侈忲”更側重行為與性格的雙重負面特質,而“侈談”則指誇大不實的言論。
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批評官員或權貴的品行,如《晉書》等史書,或文人筆記如《釣矶立談》。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作為文言詞彙出現于學術讨論或曆史文本分析中。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晉書》相關篇章或《釣矶立談》原文。
侈忲是一個多音字,常用于表達一個人過分奢侈、浪費的行為或态度。這個詞具有貶義含義,用來批評那些過度追求奢華和享受的人。
段落2(h2标籤):拆分部首和筆畫侈忲由“人頭部”和“心”兩個部首組成,它的拼音為chǐ dài。侈字共有8劃,忲字共有8劃。
段落3(h2标籤):來源和繁體字侈字是漢字“貝”(貝)的繁體字,意為貝殼。忲是少用字,沒有對應的繁體字。
段落4(h2标籤):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侈字曾經使用“戚”作為偏旁,表示貴族姓氏的“戚”。後來,侈字偏旁從“戚”變為“貝”(貝),表示財富、貝殼。忲是一個偏旁無字的字。
段落5(h2标籤):例句1. 他的侈忲行為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滿。
2. 這個品牌以侈忲奢華而聞名。
段落6(h2标籤):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組詞:侈糜(奢侈浪費)、侈靡(奢靡)、侈縱(放縱奢侈)。
近義詞:奢侈、浪費、奢靡。
反義詞:儉樸、節儉、節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