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草稾的意思、草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草稾的解釋

見“ 草稿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草稾(cǎo gǎo)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草”和“稾”二字組成,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闡釋:

一、基本定義

草稾 指禾稈或未經修飾的文字初稿。其中:

二、本義解析(禾稈)

  1. 農作物莖稈

    古代指稻、麥等作物的莖幹,常用于編織或飼料。如《說文解字注》釋“稾”為“稈也”,強調其植物屬性㈢。

    例證:《漢書·貢禹傳》載“已稾之痛”,顔師古注:“稾,禾稈也。”

三、引申義解析(文字草稿)

  1. 詩文、圖畫的初稿

    因禾稈粗糙,引申指未定型的文字或畫作底本。如《文心雕龍·神思》稱“草創鴻筆,先标三準”,其中“草”即草稿之意㈣。

    例證:宋代文人常用“詩稾”“畫稾”指代未潤色的創作原稿。

  2. 法律文書草案

    古代公文領域特指拟定的律令初稿。《唐律疏議》載“凡制敕施行有稾”,此處“稾”即官方文書草案㈤。

四、字形演變考據

五、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草稾”多寫作“草稿”,強調未定型的文本或設計圖,如“論文草稿”“劇本草稿”。其古義“禾稈”則被“稭稈”等詞替代㈦。


權威來源參考

㈠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草"字條.

㈡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辭書出版社,"稾"字釋義.

㈢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卷七.

㈣ 劉勰《文心雕龍·神思》,中華書局校注本.

㈤ 《唐律疏議》卷九,法律出版社點校本.

㈥ 《居延漢簡釋文合校》,文物出版社,簡號EPT59.137.

㈦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草稿"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草稾”是“草稿”的異體寫法,其核心含義與“草稿”一緻,主要用于表示初步完成的文字或圖畫底本。以下是具體解釋:

  1. 基本詞義
    “草稾”指未正式定稿的初步文稿或畫作,如寫作前的提綱、繪畫的草圖等。例如:“寫作文要先打草稾。”

  2. 字形與異體字關系
    “稾”是“稿”的異體字,在《漢典》等權威辭書中明确标注了兩者的互通性。古代文獻中,“稾”的本義為禾類植物的莖稈(如稻稈、麥稈),後因“稿”字通行,逐漸成為“草稿”的替代寫法。

  3. 現代使用建議
    當代漢語中,“草稿”為規範用詞,而“草稾”多見于古籍或特殊語境,日常使用建議以“草稿”為準,避免混淆。

若需進一步了解“稾”字的演變或相關成語(如“截發剉稾”),可參考《漢典》等專業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鼻高比類慘刻讒邪槌毀純緜春仲從先村司丹冥答山大歲登祇喋嗫滴裡嘟噜東南罰單凡聽鳳闱鳳翥龍翔分系撫憲府廨閨襟薨薨畫案歡蹦亂跳回匝健犢驚師動衆錦繡腸句弓克壯臨危不亂盲湯冒率馬訾水沒肚子内釁平泉莊帡天極地品頭論足青缥擒執邱壑齊蓁蓁襦褏三命騷徼傷司商彜夏鼎釋勞石言受戒抒筆四面受敵體趣向去宵熠卸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