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求假的意思、求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求假的解釋

[ask for leave] 請假

求假暫歸。——《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詳細解釋

求借。《後漢書·樊宏傳》:“﹝ 樊宏 ﹞嘗欲作器物,先種梓漆,時人嗤之,然積以歲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鹹求假焉。”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治家》:“ 濟陽 江祿 讀書未竟,雖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齊,然後得起,故無損敗,人不厭其求假焉。” 宋 蘇轼 《司馬溫公行狀》:“ 周世宗 鎮 澶淵 , 張美 為三司吏,掌州之錢穀, 世宗 私有求假, 美 悉力應之。”

請假。《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諾臯記上》:“僧求假七日,令持念為将來資糧, 鄭公 哀而許之。”《資治通鑒·唐順宗永貞元年》:“ 叔文 母病,以身任國事之故,不得親醫藥,今特求假歸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求假”在現代漢語中主要表示“請假”的意思,指因故請求暫時離開工作崗位、學習場所或免除某項義務,獲得批準後暫時停止工作或學習的行為。

其詳細釋義如下:

  1. 核心含義:請假

    • 釋義: 向領導、老師或相關負責人提出請求,希望獲得一段時間的休息或離開,暫時不履行工作、學習或其他職責。
    • 來源依據: 該釋義是現代漢語中最常用、最核心的含義,被廣泛收錄于權威漢語辭書。例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在“假”字條目下,明确列出“請假”義項,并包含“求假”作為其近義或相關表達。
    • 示例:
      • 他因身體不適,向公司領導求假三天。
      • 學生因家中有事,向班主任求假一天。
  2. 文言/古義:請求借予

    • 釋義: 在古代漢語中,“求假”有“請求借給”、“請求借貸”的意思。“假”在此意為“借”。
    • 來源依據: 此義項可見于古代文獻及古漢語字典。例如,《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在“假”字條目下,明确列出“借”的義項,并舉有相關古文例句。
    • 示例(古文):
      • 《後漢書·樊宏傳》:“(宏)常戒其子曰:‘富貴盈溢,未有能終者……’其假貸人間數百萬,遺令焚削文契。” (這裡的“假貸”即借貸之意,“求假”可理解為請求借貸)。
      • 《宋書·顔延之傳》:“求假還東。”

在現代漢語語境下,“求假”一詞幾乎等同于“請假”,指因故申請并獲得批準暫時離開工作崗位或學習場所的行為。其核心在于“請求暫時免除義務或離開”。雖然在古代文獻中它曾表示“請求借貸”,但在當代日常使用和詞典釋義中,“請假”是其唯一常用且明确的含義。使用時多用于正式或書面場合。

網絡擴展解釋

“求假”在古漢語中有兩種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請假、告假

指請求暫時離開職位或事務,多用于古代文獻。例如:

二、求借、請求借用

指向他人借用物品或資源,多見于史書和家訓類文獻。例如:

補充說明

兩種含義的差異源于“假”的多義性:前者為“假期”(jià),後者為“借”(jiǎ)。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如涉及官職、家庭事務多為“請假”,涉及物品流轉則偏向“求借”。

别人正在浏覽...

安歌百般伴侶寶銀冰碴才調猖悖阊扉撤備稠疊措足打小報告恩故關送規蹤果驗邯鄲行夯硪濠隍昏朦謇澀嘉勝戒晨巾帼須眉敬遜進阼箕裘九背向了道累碁聯詩儠儠礫岩迷錯南北卷辇運拍肩品俦頻句鉗子汽錘齊祠齊雲船曲脊逡巡酒仁悌史無前例説啥肆師天造草昧提高提石銅升退落瀇瀁烏疊泥無根而固五供兒相料相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