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行文送達。 宋 李綱 《與趙相公書》:“某昨具奏,乞元置安撫制置大使,司軍馬錢糧之半。蒙朝廷關送都督行府。”《續資治通鑒·宋孝宗乾道二年》:“望令講讀官,自今各以日得聖語關送修注官,仍請因今所禦殿,名曰《祥曦記注》。”
“關送”為古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構詞法與曆史語境兩個層面解析:
字源釋義
“關”在《說文解字》中釋為“以木橫持門戶”,本義指門闩,後引申為交通要道(如“函谷關”)或事物樞紐(如“機關”);“送”在《玉篇》中釋為“遣也”,即傳遞、護送之意。兩字組合後,“關送”可直解為“通過關卡傳遞”或“經由樞紐護送”(,)。
曆史文獻用例
該詞多見于明清公文,如《明實錄》載“邊鎮關送軍情,必驗符信”,指邊境通過關隘傳遞軍事文書;《清會典》中“稅銀關送戶部”則指稅款經關卡押送至中央部門(,)。
現代語義轉化
當代語境中,“關送”一詞已罕用,但可類比“通關配送”“跨境傳輸”等概念,適用于物流、外交或數據交換領域,保留“通過特定節點完成傳遞”的核心語義。
“關送”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更常見于文學或曆史語境,日常口語使用較少。部分權威詞典(如漢典)僅保留“行文送達”的釋義,但在實際語言應用中,“送别”含義更為廣泛。
昂昂不動百嘉白莖半臂保不全逼拷弊人避遠不想出補續廁混逞谲出火珠春小麥德門颠越釘靴鼎鐘第一印象鄂君方達覆伏葛面枸那珪冊鬨鬭詃誘家屋記睹鲸音經營酒伴烤面包攔縱珑玲露水姻緣磨盤兩圓木栅鳥巢蹑蹻謙豫青照秋溜泉扉全護攝影石巒樞憲送子娘娘酸酽提邦鐵人三項鐵顩薇蕪無赦纖翮閑色縣輿夏霜脅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