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寬大免罪。《史記·五宗世家》:“ 景帝 少子,驕怠多淫,數犯禁,上常寬釋之。”《資治通鑒·唐昭宗天複三年》:“ 鄩 曰:‘降将未受 梁王 寬釋之命,安敢乘馬衣裘乎!’乃素服乘驢至 大梁 。”《東周列國志》第四二回:“ 叔武 得 晉侯 寬釋之信,急發車騎如 陳 ,往迎 衛侯 。” 清 陳田 《明詩紀事辛籤·夏完淳》:“經略 洪承疇 欲寬釋之,謬曰:‘童子何知,豈能稱兵叛逆,誤堕賊中耳。’”
“寬釋”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兩種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指寬大處理或免除罪責,多用于司法或政治場景。例如:
指緩解壓力、寬慰情緒,常見于文學表達。例如:
該詞屬于書面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寬釋(kuān shì)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對某個問題或概念進行廣泛和全面的解釋、闡述和釋義。
寬釋的拆分部首是宀(mián)和讠(yán),宀表示“宀字頭部”,讠表示“讠字旁部”。寬釋共有9個筆畫。
寬釋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爾雅》,但在現代漢語中并不常見。繁體字為寬釋。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寬釋在古代的寫法為“寽釋”。
這本字典是對這個專業名詞的寬釋,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運用。
寬容、寬大、寬闊
詳釋、廣釋、全面解釋
狹隘、狹義、簡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