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苣荬菜的意思、苣荬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苣荬菜的解釋

[endive] 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葉子互生,廣披針形,邊緣有不整齊的鋸齒,花黃色。嫩苗可供食用,葉可制農藥

詳細解釋

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葉子互生,廣披針形,邊緣有不整齊的鋸齒,花黃色。嫩苗可供食用,葉可制農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苣荬菜(學名:Sonchus arvensis L.),是菊科苦苣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國北方地區廣泛分布,常被視為野菜或中草藥使用。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及植物學資料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詞典角度)

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

苣荬菜:一種常見野菜,葉子長橢圓形,邊緣有鋸齒,花黃色。嫩葉可食用,全草可入藥。

二、植物學特征

  1. 形态:

    • 莖直立,高30-80厘米,含白色乳汁。
    • 葉互生,長圓狀披針形,邊緣具不規則波狀齒或羽裂。
    • 頭狀花序頂生,花冠黃色,形似小向日葵。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80卷,菊科苦苣菜屬

  2. 分布與習性:

    常見于田間、路旁、河灘等濕潤環境,耐寒耐旱。主要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等地。

三、藥用價值(權威典籍記載)

《中華本草》載其:

性味:苦、寒。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利濕。

主治:痢疾、咽喉腫痛、瘡癰腫毒。

現代研究:含黃酮類、三萜類化合物,具抗炎、抑菌作用。

四、文化與應用

  1. 食用傳統:

    嫩葉焯水後可涼拌、做餡或煮粥,是北方春季傳統野菜,俗稱“苦菜”。

    來源:《中國野菜圖譜》

  2. 方言别稱:

    河北稱“取麻菜”,山東稱“曲曲芽”,東北稱“苦荬菜”。

參考資料(符合原則的權威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志》. 科學出版社.
  3.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4. 朱橚(明). 《救荒本草》. (古籍記載其食用價值)

注:本文釋義綜合工具書定義、植物學特征及藥典記載,确保學術準确性與實用性。

網絡擴展解釋

苣荬菜(學名:Sonchus wightianus DC.)是菊科苦苣菜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藥食兩用價值。以下從多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特征

  1. 植物學屬性
    苣荬菜全株含白色乳汁,地下根莖匍匐,地上莖直立,高30-80厘米。葉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邊緣有鋸齒或淺裂,頭狀花序頂生,花黃色,花期1-9月。

  2. 分布與生長環境
    廣泛分布于我國西北、華北、東北等地,常見于山坡草地、林間濕地及荒灘路旁,海拔200-2300米。

二、名稱與别名

三、藥用價值

四、食用與文化

五、注意事項

如需更詳細分布或藥用方劑,可查閱《全國中草藥彙編》或地方植物志。

别人正在浏覽...

安不忘危按捺白雲親舍扮鬼臉編輯褊率碧沉沉步遞不噮燦蔚嗔怪成夜當管黨梅丹實地壟底許發蒙非禍雰霭蜂屯烏合圭衮過款橫征淮陽績黃金符街路俊辯空侶苦幹蘭橑蘭言亮眼斂馬綸竿漫天匝地秒表牛欄怕不大貧稚破愁為笑淺角千歲鶴歸青龍稻囚首垢面七星草覰觎容賢閃電埏闼手提箱隨興帖例桐葉封弟頭衣妥視崄遠消破下牲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