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杞人之忧的意思、杞人之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杞人之忧的解释

同“ 杞人忧天 ”。 清 钱谦益 《上高阳师相书》:“以 谦益 之将隐也,杞人之忧,不敢以告人,而效其一二於师门,并以为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杞人之忧"是汉语中源自《列子·天瑞》的典故性成语,字面指杞国人对天地崩塌的过度担忧,后引申为对不必要或不存在问题的焦虑。其核心语义包含三层内涵:

  1. 本义溯源

    出自战国时期道家典籍《列子》,记载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而惧,后被晓喻"天积气耳"的道理。该典故完整记载于《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修订版)第7卷。

  2. 引申语义

    现代汉语中特指三类非理性焦虑:①缺乏依据的臆想式担忧(如忧心未发生的灾难);②对客观规律的错误认知(如恐惧自然常态);③过度敏感的心理状态(如对日常琐事的过度反应)。该释义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1024页。

  3. 使用规范

    在语法功能上属于含贬义色彩的谓词性成语,常见于劝诫语境。例如:"这种担心纯属杞人之忧,实验数据已反复验证过安全性"(《人民日报》2023年6月12日评论文章)。

权威文献可参考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建设的"中华经典古籍库"(网址:www.guji.cn)中《列子》原文校注,或《成语源流大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第892页的历时演变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杞人之忧”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常用来形容过度担忧不切实际的问题。例如:担心天塌地陷等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二、出处与典故

  1. 成语来源
    源自《列子·天瑞》中记载的古代杞国故事:杞国有个人终日担心天会塌、地会陷,寝食难安,后比喻无谓的焦虑。
  2. 文献引用
    鲁迅在《而已集·忧‘天乳’》中曾使用该词,曾朴的《孽海花》第27回也有例句:“这是贤弟关心太切,所以有杞人之忧。”。

三、用法与特点

四、现代延伸

现也用于形容对未发生或极小概率事件的过度焦虑,例如对健康、环境等问题的非理性恐慌。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的详细典故或例句,可参考《列子·天瑞》原文或相关文学著作。

别人正在浏览...

阿那忽卬卬安乾阿主摆格蹩扭彼我碧鄣触啮辞达瓷漆代培当捐盗财迪保二酉反鞭反调发想風行水上奉慕酣然入梦黄克诚熀耀花鸟画忽的践踩剪扑碱性节次进贤退奸久陪顆粒口蜡矿冶灵会淩烁伦敦念顾鸟栖牵牛花乾胏起纳勤工俭学癯弊禳除苒惹人宇熔断阮貂换酒绳督誓令四摄推唱外江人王封刓缪温文儒雅无盐女鲜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