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舒展和卷縮。 漢 劉勝 《文木賦》:“裁為用器,曲直舒卷。” 南朝 齊 王融 《巫山高》詩:“煙霞乍舒卷,猿鳥時斷續。” 宋 陸遊 《居室記》:“東西北皆為窗,窗皆設簾障,視晦明寒燠為舒卷啟閉之節。” 清 吳偉業 《贈松郡副守涪陵陳三石》詩:“湖天搖落雲舒卷, 巫山 蕭森路折盤。”
(2).指人事的進退、出處。舒謂伸展其志,卷謂其志不伸而退藏。 晉 潘嶽 《西征賦》:“ 孔 隨時以行藏, 蘧 與國而舒卷。” 宋 曾鞏 《麻姑山送南城尉羅君》詩:“丈夫舒卷要宏達,世路俯仰多拘牽。” 明 高啟 《甪裡村》詩:“始潛避 秦 君,終出安 漢 嗣。世羅焉能覊,舒卷聊自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舒卷漢語 快速查詢。
“舒卷”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層含義:
物理形态的舒展與卷縮
指物體(如雲、煙、簾幕等)自然舒展或卷曲的動态過程。例如:“白雲舒卷”形容雲朵自由舒展和收卷的姿态。
古籍例:南朝王融《巫山高》中的“煙霞乍舒卷,猿鳥時斷續”,描繪了雲霧變幻的景象。
人事的進退與處世态度
引申為人在不同境遇下的志向伸展(舒)或收斂退藏(卷),體現順應時勢的智慧。例如《晉書》中“和光同塵,與時舒卷”,強調審時度勢的處世哲學。
詩詞中的意境營造
唐代元稹詩句“傾尊就殘酌,舒卷續微吟”,以“舒卷”暗喻情感或思緒的起伏流轉。
李清照詞“葉葉心心,舒卷有餘情”,則通過芭蕉葉的舒展卷合,寄托深沉情感。
道家思想的體現
與“行藏”“卷舒”等詞相通,如《文選·西征賦》中“孔隨時以行藏,蘧與國而舒卷”,呼應儒家“達則兼濟,窮則獨善”的理念。
如需更全面例證,可參考《漢典》《晉書》等文獻來源(如、2、8)。
舒卷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有着舒展、展開的意思。這個詞的組成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左邊是“舒”字,右邊是“卷”字。其中,“舒”字的部首是舌,總共有8個筆畫;而“卷”字的部首是卩,總共有9個筆畫。
舒卷這個詞在古代中國的《說文解字》中被記錄。該書是漢字的解釋學著作,由東漢時期的許慎編寫。繁體字形态中,“舒”字的形狀為「舒」,而“卷”字的形狀為「卷」。
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舒”字的寫法可以是「舒」,而“卷”字的寫法可以是「巻」。這種差異主要由于不同的時代和地區,導緻了字形的變化。
1. 他舒展着疲倦的身體,站起來伸了個懶腰。
2. 她用手指輕輕舒展開那張古老的地圖。
3. 鮮花在清新的空氣中舒卷開來,散發出迷人的芬芳。
舒服、舒緩、舒展、舒適、舒心等。
展開、敞開、張開、放松。
卷曲、收起、閉合、緊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