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可取下的活動窗闆。 清 李漁 《閑情偶寄·居室·窗欄》:“此窗雖多開少閉,然亦間有閉時……必須照式大小作木槅一扇,以名畫一幅裱之,嵌入窗中。”
“木槅”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清代李漁在《閑情偶寄·居室·窗欄》中提到:“作木槅一扇,以名畫一幅裱之,嵌入窗中。” 此處的“木槅”即指用于裝飾或遮擋的窗闆。
“槅”字本身有兩種含義():
古代建築中,木槅兼具實用與裝飾功能,常搭配書畫裱糊,成為文人雅士居所的特色元素。
如需進一步了解“槅”字的五行屬性或取名寓意,可參考相關語言學資料。
木槅(mù jià)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用木材制成的格子、栅欄、窗格等。它可以用來分隔空間,起到固定和裝飾的作用。古代居民常常用木槅作為窗戶的一部分。
木槅的拆分部首是木(mù)和槭(qì),其中木是主部首,槭是次部首。它的總筆畫數是13。分别是木的4畫和槭的9畫。
木槅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相傳最早出現在《周禮·地官祠法》一書中。在繁體字中,木槅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不過筆畫形狀稍有不同。
在古代,木槅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以《康熙字典》為例,它将木槅寫作「」。
1. 他用木槅做了一個書架,把書放在上面。
2. 這扇窗戶的木槅非常漂亮,手工做得很精細。
1. 木槅門:用木槅做成的門。
2. 窗槅:窗戶上的木槅。
3. 栅欄槅:圍欄或栅欄上的木槅。
木栅:與木槅意思相近,可以互相替換使用。
無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