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發絲粟的意思、毫發絲粟的詳細解釋
毫發絲粟的解釋
形容極其微小。 宋 陳亮 《跋焦伯強帖》:“諸公巨人踵武相接,天下毫髮絲粟之才,皆得以牽連成就,況若 伯強 之卓然能自見者乎!”
詞語分解
- 毫發的解釋 毛發,比喻些許多用于否定式無毫發爽。;;《聊齋志異;促織》毫發不爽詳細解釋.毛發。 宋 蘇轼 《秦太虛題名記》:“是夕天宇開霽,林間月明,可數毫髮。” 清 陳維崧 《百字令·淮陰閻在彭以破環詞索
- 絲粟的解釋 .蠶絲與粟米。《北史·徐遵明傳》:“﹝ 遵明 ﹞頗好聚歛,與 劉獻之 、 張吾貴 皆 河 北聚徒教授,懸納絲粟,留衣物以待之,名曰影質,有損儒者之風。”.比喻極小或極少。 唐 羅隱 《讒書·雜說》:
網絡擴展解釋
“毫發絲粟”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形容事物極其微小,強調細微到幾乎難以察覺的程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組成解析:成語由“毫”“發”“絲”“粟”四個字構成,分别指代極小的物體:
- 毫:動物細毛,比喻極細小的東西;
- 發:頭發,象征纖細;
- 絲:蠶絲,形容細微;
- 粟:小米,代表微小顆粒。
- 整體含義:四者疊加,突出事物在體積、數量或程度上的微小,常用于強調“微不足道”或“難以察覺”。
2.出處與背景
- 最早見于宋代陳亮的《跋焦伯強帖》:“諸公巨人踵武相接,天下毫發絲粟之才,皆得以牽連成就……”。此處借“毫發絲粟”比喻微小的人才或細節,表達對細微之處的重視。
3.用法與結構
- 語法功能:多作賓語或定語,用于修飾微小事物(如“毫發絲粟的誤差”)。
- 成語結構:聯合式,四個名詞并列組合,增強表意的層次感。
- 讀音注意:“發”在此讀作fā(如“發表”),而非“fà”(如“頭發”)。
4.應用場景
- 適用于學術、文學或日常語境中,強調對細節的關注或微小事物的描述。例如:
“科研中需重視毫發絲粟的差異,它們可能影響最終結論。”
5.近義與延伸
- 近義詞:微乎其微、滄海一粟、秋毫之末。
- 反義詞:龐然大物、碩大無朋。
該成語通過具象化微小事物,生動傳達“極細微”的概念,兼具文學性與實用性。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誤讀“發”字發音。
網絡擴展解釋二
《毫發絲粟》的意思
《毫發絲粟》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非常細小微弱。它形象地比喻微小細緻之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毫發絲粟》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毛(部首為毛)、發(部首為身)、絲(部首為纟)、粟(部首為米)。
其中,毛由4畫組成,發由9畫組成,絲由6畫組成,粟由10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毫發絲粟》比喻事物非常細小的典故源自《莊子·外物》篇。繁體字為「毫髮絲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毫發絲粟的形狀可能和現代略有不同。然而,這些變化主要是在畫線和結構上,整體來說,古代的寫法和現代相似。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毫發絲粟》成語的例句:
1. 他對細節非常關注,每一個問題都毫發絲粟。
2. 在高速旋轉的機器上,需要非常小心,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現毫發絲粟的差錯。
3. 這位畫家的技巧非常高超,他能夠描繪出毫發絲粟的細節。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毫發絲粟》相關的一些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絲毫不差、絲絲入扣、海綿裡的針、差之毫厘、粟米皮、發絲、絲綢、小米粥。
近義詞:微塵、細碎、渺小。
反義詞:粗心、笨手笨腳、一刀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