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rushed stones;broken stones] 破碎的石頭
碎石路面
碎石,漢語詞彙,指經外力作用破碎後形成的顆粒狀岩石材料。《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破碎的小塊岩石",這一釋義從形态和成因兩個角度概括了核心特征。從地質學角度,中國地質調查局官網資料指出碎石是基岩經風化、搬運等地質作用形成的粒徑2-76毫米的岩屑,其礦物組成取決于母岩性質。
在工程應用領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築用卵石、碎石》标準(GB/T 14685-2022)明确規定,碎石需通過機械破碎、篩分制成,按粒徑分為Ⅰ類(5-25mm)、Ⅱ類(25-40mm)、Ⅲ類(40-75mm)三個類别。醫學範疇内,人民衛生出版社《外科學》(第9版)記載碎石術指用超聲波或激光将體内結石粉碎的治療方法,該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泌尿系統疾病治療。
詞源演變方面,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顯示"碎"字最早見于秦簡,本義為"破而不全","石"為象形字,二者組合成詞完整呈現材料特性。現代工程實踐中,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數據顯示,我國道路建設年均消耗碎石約50億噸,是混凝土骨料的主要原料。
“碎石”一詞在不同領域有不同含義,以下是綜合解釋:
詞義:指破碎的石頭,形狀、大小不規則,天然形成或人為加工而成。
分類:
建築工程:
其他用途:
若需了解醫學碎石術的詳細流程或建築工程标準,建議查閱專業文獻或行業規範。
闇将邊論蛃魚駁诘薄曲猜情襯袍垂手侍立存心積慮道僮褡子等極點頭咂嘴笃災耳扒坊肆反派煩溽豐屋延災粉零麻碎覆鞠扶挈扶植行規黃藍荒屯矯情自飾嬌啼解解基射爵金舉行涼沙烈景六親無靠魯酒麥櫻漫淹媒紹吽牙锵然遷建錢清棄穢勤德青絃容膝侍祭侍學手袂松話泰東頭頭是道秃丁魏家未由纖長現期細胞西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