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老的紳士。
耆紳是由"耆"和"紳"組成的複合詞,需分别解析其本義及組合後的引申義:
耆 (qí)
《說文解字》釋為"老也",指六十歲以上的長者。《禮記·曲禮上》載:"六十曰耆",後泛指年高德劭之人,如《漢書·韋賢傳》"耆艾之人"即指尊老。
紳 (shēn)
《說文解字》解作"大帶也",原指古代士大夫束腰的大帶,後引申為束帶的士大夫階層。《晉書·輿服志》載"所謂搢紳之士者,搢笏而垂紳帶也",故"紳"代指有官職或功名的士人。
耆紳指年高望重的士大夫或鄉裡領袖,兼具年齡威望與社會地位雙重屬性。其核心含義包括:
《清史稿·選舉志》
"令各州縣擇耆紳管理義倉"
此處指選拔德高望重的鄉紳管理地方糧儲。
黃六鴻《福惠全書·卷二十五》
"延請邑中耆紳,集于明倫堂"
描述邀請地方精英共商學務的場景。
《漢語大詞典》(1994年版)
定義:"年老的紳士。泛指年老有地位的人。"(第8卷第114頁)
《辭源》(修訂本)
釋為:"年高有德之紳士。"(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3冊第2441頁)
參考文獻來源
“耆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耆紳(拼音:qí shēn)指年老的紳士,通常用于描述德高望重、有一定社會地位的老年男性。該詞具有書面語色彩,常見于傳統文獻或正式語境中。
以上解釋綜合自漢典、滬江線上詞典等權威來源(),如需進一步查閱,可查看原網頁。
八虞悲思不瞬長命百歲承恩垂及出圈兒出往鞑靼大杖則走餓狼發音方法飛英驸駕富家大室富家子高秀高懸月旦诰谕跟官和物鴻駕懽燕鹄鶴湱湱精奇競絿口皮匡廬圖款徼遼族龍刀攏撚旅褐派還青要凄塞壤奠任恤濡如社會人身銀舍身飼虎攝祚事奉時隱時現衰秏署劵說有死間死者青春長在遂路肅志探虎口陶鈞庭議推選外因小産徙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