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移民。《管子·四時》:“其時曰冬……其事號令,修禁徙民,令靜止。”《漢書·陳湯傳》:“自 元帝 時, 渭陵 不復徙民起邑。”
(2).遷移之民。《史記·平準書》:“其明年,貧民大徙,皆仰給縣官,無以盡贍, 蔔式 持錢二十萬予 河南 守,以給徙民。”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今城中有 舜 廟, 魏 秦州 刺史治, 太和 遷都罷州,置 河東郡 ,郡多流雜,謂之徙民。”
“徙民”是漢語中的曆史詞彙,通常指古代由政府主導的人口遷移行為。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徙民在古代是重要的國家治理手段:
徙民特指政府主導的強制性遷移,而現代“移民”包含自願遷徙行為。例如提到的“移民”涵蓋跨國定居,而徙民更側重國内政策性遷移。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案例,可參考《水經注》《史記》等古籍原文,或查看搜索來源中的曆史分析。
徙民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由“徙”和“民”兩個字組成。
“徙”字的部首是彳(右邊為彡),總筆畫數為11;“民”字的部首是亻,總筆畫數為5。
《徙民》這個詞語來源于《尚書·周書·穆公世子》:“聽徙人之言。”後經過演變,成為一個表示遷徙人口或移民的專有名詞。
《徙民》的繁體寫法為「徙民」,其部首的形狀和結構與簡體寫法相似,隻是書寫風格上稍有差異。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徙民的字形并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隻是在書寫的方式上,可能會使用不同的字體和風格。
1. 由于戰争,許多人不得不徙民他國。
2. 徙民政策的實施對當地社會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徙民可組成一些相關詞語,例如:
與徙民意思相近的詞語有:遷移、遷徙、移居。
相對于徙民的概念,反義詞可以是:定居、返鄉、還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