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徙民的意思、徙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徙民的解釋

(1).移民。《管子·四時》:“其時曰冬……其事號令,修禁徙民,令靜止。”《漢書·陳湯傳》:“自 元帝 時, 渭陵 不復徙民起邑。”

(2).遷移之民。《史記·平準書》:“其明年,貧民大徙,皆仰給縣官,無以盡贍, 蔔式 持錢二十萬予 河南 守,以給徙民。”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今城中有 舜 廟, 魏 秦州 刺史治, 太和 遷都罷州,置 河東郡 ,郡多流雜,謂之徙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徙民

指古代由政府主導的強制性人口遷移行為,多出于政治、軍事或經濟目的,具有組織性、規模性特點。

一、釋義與用法

  1. 基本含義

    “徙”意為遷移、搬遷,“民”指百姓。“徙民”即強制百姓遷居他地。區别于自發移民,該詞強調官方主導性,如《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徙天下豪富于鹹陽十二萬戶”。

  2. 曆史背景

    常見于秦漢時期,用于充實邊疆、削弱地方勢力或開發新區。例如:

    • 戍邊實疆:漢武帝“徙民實邊,屯田戍守”(《漢書·晁錯傳》);
    • 抑制豪強:漢高祖遷六國貴族後裔至關中,削弱其地方根基。
  3. 現代延伸

    現代漢語中泛指大規模人口遷移,但古義仍為核心。《現代漢語詞典》标注其為“曆史詞”,強調古代政策屬性。

二、權威參考

  1. 《漢語大詞典》:

    釋為“遷移民戶至他處定居”,引《史記》為例(鍊接)。

  2. 《辭源(修訂版)》:

    指出其多與“谪戍”“實邊”政策關聯(鍊接)。

  3.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标注為曆史詞彙,釋義“古代指官府遷移居民”(鍊接)。


注:以上鍊接為相關詞典官方來源,内容權威性可考。

網絡擴展解釋

“徙民”是漢語中的曆史詞彙,通常指古代由政府主導的人口遷移行為。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移民:指政府強制或組織的人口遷移活動。例如《管子·四時》提到“修禁徙民”,即通過政令調整人口分布。
  2. 遷移之民:指被遷移的群體本身,如《史記·平準書》記載漢代貧民大規模遷徙後稱為“徙民”。

二、曆史背景與應用

徙民在古代是重要的國家治理手段:

三、典型例證

  1. 秦朝“以谪徙民五十萬人戍五嶺”,将罪犯、商人等遷往南方邊疆(見《史記》)。
  2. 漢代元帝時期停止“徙民起邑”,反映政策調整(《漢書》)。

四、與現代“移民”的區别

徙民特指政府主導的強制性遷移,而現代“移民”包含自願遷徙行為。例如提到的“移民”涵蓋跨國定居,而徙民更側重國内政策性遷移。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案例,可參考《水經注》《史記》等古籍原文,或查看搜索來源中的曆史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鼇抃般比拔樹削迹熛阙蠶命長謡重返蹙國丹鑰第二次東征東蕩西除凍雪奉酬幹福感突瑰貨酣痛淋漓寒鴉猾豎華僞回念家史機韻俊人苛責寬轉連漉麗崎龍節砻密馬爾代夫民性南棹北轅惱心年谷不登鳥哭猿啼慓輕坡撇窮陸祛瘀軟錳礦三權沈泯社肉失馬叟收鑼罷鼓雙螺順筊松波波松下台宗讨債讨逐窕冶違令問天買卦握齱兀日相樛笑眯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