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志的意思、肅志的詳細解釋
肅志的解釋
謂端正志趣。《孔子家語·弟子行》:“齊莊而能肅志,通而好禮,擯相兩君之事,篤雅有節,是 公西赤 之行也。”
詞語分解
- 肅的解釋 肅 (肅) ù 恭敬:肅立。肅坐。肅然。 嚴正,認真:嚴肅。肅靜。肅穆。整肅。 躬身作揖,迎揖引進:肅客。 萎縮:肅殺。 筆畫數:; 部首:聿; 筆順編號:
- 志的解釋 志 ì 意向:志願。志氣。志趣(志向和興趣)。志士(有堅決意志和高尚節操的人)。志學。 記,記在心裡:志喜。志哀。永志不忘。 記號:标志。 記載的文字:雜志。志怪(記載怪異的事)。 稱輕重,量長短、多
專業解析
“肅志”為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端正心志、收斂雜念以保持莊重專注的狀态。從漢語詞典角度可拆解分析如下:
一、單字釋義
- 肅:在《漢語大辭典》中釋義為“恭敬、莊重”,《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補充其引申義為“清除、整饬”。該字常作為動詞使用,如《左傳》載“肅百官”即整頓吏治之意。
- 志:《說文解字》定義為“意也”,指心意、志向。漢代鄭玄注《禮記》時強調“志者,心之所之也”,突出其作為精神導向的功能。
二、複合詞解析
“肅志”屬動賓結構複合詞,在《古代漢語虛詞詞典》中收錄為“使心志肅穆”的使動用法。唐代孔穎達疏《尚書》時曾用“肅其志慮”描述祭祀前的心理準備狀态,體現其應用場景多與禮儀、修行等莊重場合相關。
三、語用特征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雖不常用,但作為典藏詞彙仍見于文獻研究領域。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引《周禮》佐證其詞義演變,指出“肅志”從最初的宗教儀式用語,逐漸擴展為表達專注治學的書面雅語。
(注:本釋義主要參考《漢語大辭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以及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2013年整理本。)
網絡擴展解釋
“肅志”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ù zhì,其核心含義是端正志趣、嚴肅專注地追求目标。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詞義構成:由“肅”和“志”兩字組成。
- 肅:表示嚴肅、莊重、恭敬的态度()。
- 志:指志向、心志,即目标或意願()。
- 整體含義:指以認真嚴謹的态度專注于志向,毫不松懈地追求理想()。
二、出處與用法
- 經典出處:最早見于《孔子家語·弟子行》,描述公西赤(孔子弟子)的品行:“齊莊而能肅志,通而好禮……”()。
- 使用場景:多用于形容人在修身、治學或事業中态度端正、心志堅定,例如:“他在學術研究中肅志前行,終獲突破。”
三、延伸解析
- 近義詞:專心緻志、矢志不渝。
- 反義詞:心猿意馬、玩物喪志()。
- 文化内涵: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修身”和“立志”的重視,強調内外兼修的态度()。
四、示例與擴展
- 造句示例:“青年當肅志于學,方能不負韶華。”
- 關聯概念:與“肅穆”“肅然”等詞共享“肅”的嚴肅性,但“肅志”更側重目标導向()。
如需了解更全面的古籍引用或不同詞典解釋,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如查字典、漢典等)。
别人正在浏覽...
白麾便馬賓阼部曹炊灼醋溜魚瑳切點額颠歌封估奉粟幹打雷不下雨歌呼羹藜含糗鬼州函席賤賣甲圖積墆精良盡浄黅霄謹言九重城集賢隽談栲栳孔雀石匮绌萊比錫栎橿子立志龍矩鹿冠目眦盡裂男德拗花賠嫁強近樵徑七撈八攘慶拜親家公遒鍊取精用宏攘奪傻話沈郎錢神韻時評水硯樹心送詩篇碎石撻通餮富通式小登科脅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