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志的意思、肅志的詳細解釋
肅志的解釋
謂端正志趣。《孔子家語·弟子行》:“齊莊而能肅志,通而好禮,擯相兩君之事,篤雅有節,是 公西赤 之行也。”
詞語分解
- 肅的解釋 肅 (肅) ù 恭敬:肅立。肅坐。肅然。 嚴正,認真:嚴肅。肅靜。肅穆。整肅。 躬身作揖,迎揖引進:肅客。 萎縮:肅殺。 筆畫數:; 部首:聿; 筆順編號:
- 志的解釋 志 ì 意向:志願。志氣。志趣(志向和興趣)。志士(有堅決意志和高尚節操的人)。志學。 記,記在心裡:志喜。志哀。永志不忘。 記號:标志。 記載的文字:雜志。志怪(記載怪異的事)。 稱輕重,量長短、多
網絡擴展解釋
“肅志”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ù zhì,其核心含義是端正志趣、嚴肅專注地追求目标。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詞義構成:由“肅”和“志”兩字組成。
- 肅:表示嚴肅、莊重、恭敬的态度()。
- 志:指志向、心志,即目标或意願()。
- 整體含義:指以認真嚴謹的态度專注于志向,毫不松懈地追求理想()。
二、出處與用法
- 經典出處:最早見于《孔子家語·弟子行》,描述公西赤(孔子弟子)的品行:“齊莊而能肅志,通而好禮……”()。
- 使用場景:多用于形容人在修身、治學或事業中态度端正、心志堅定,例如:“他在學術研究中肅志前行,終獲突破。”
三、延伸解析
- 近義詞:專心緻志、矢志不渝。
- 反義詞:心猿意馬、玩物喪志()。
- 文化内涵: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修身”和“立志”的重視,強調内外兼修的态度()。
四、示例與擴展
- 造句示例:“青年當肅志于學,方能不負韶華。”
- 關聯概念:與“肅穆”“肅然”等詞共享“肅”的嚴肅性,但“肅志”更側重目标導向()。
如需了解更全面的古籍引用或不同詞典解釋,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如查字典、漢典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肅志
肅志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含了“肅”和“志”兩個字。下面将對肅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方面進行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肅”字的拆分部首為“聿”,它是一個表示“書寫”的意義符號。筆畫數為8。而“志”字的拆分部首為“心”,意為“心志”或“志向”。它的筆畫數為7。
來源
“肅志”一詞最早出現于南宋時期的《象書·貨旅》。它指的是對待志向和抱負要有凝重、嚴謹的态度。
繁體
繁體字“肅志”是将簡體字“肅志”轉換為繁體字的寫法,兩者義義相同,隻是書寫方式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人們常常将“志”字寫作“㐱”,兩筆代表勿,象征着心志要堅定不移。
例句
他面對困難時,始終肅志以對,堅持不懈。
組詞
肅志可以與其他詞語組成新的詞語,例如:肅志凝心、肅志靜氣、肅志專心。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嚴肅、莊重、鄭重、專注等,它們都表示對待志向和抱負持重認真的态度。
反義詞
反義詞有輕浮、懶散等,它們表示對待志向和抱負不認真、不嚴肅的态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