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壤奠的意思、壤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壤奠的解釋

本土所産的貢物。《書·康王之诰》:“皆布乘黃朱,賓稱奉圭兼币,曰:‘一二臣衞,敢執壤奠。’” 孔 傳:“敢執壤地所出而奠贄也。”《新唐書·禮樂志四》:“通事舍人導刺史一人,解劍脫舄,執贄升前,北向跪奏:‘官封臣姓名等敢獻壤奠。’” 唐 元稹 《進馬狀》:“臣當州素乏所出,無以粗展丹誠。臣既别受恩私,又不合獨無壤奠。” 元 周伯琦 《天馬行應制作》:“聖皇不卻亦不求,垂拱無為靜邊鄙。遠人慕化緻壤奠,地角已如天尺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壤奠”是古代漢語中的專有名詞,其核心含義為本土所産的貢物,主要用于描述諸侯或臣子向君主進獻本地特産的行為。以下為詳細解析: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壤”指土地、本土,“奠”為進獻、陳設祭品之意,合指進獻本土物産。這一行為常見于古代禮儀,體現臣屬對君主的忠誠與屬地物産的象征意義。

  2. 文獻出處

    • 《尚書·康王之诰》記載:“賓稱奉圭兼币,曰:‘一二臣衞,敢執壤奠。’” 孔傳注:“敢執壤地所出而奠贽也。”
    • 《新唐書·禮樂志》提到,刺史獻禮時需奏稱“敢獻壤奠”,進一步印證其禮儀性質。

曆史應用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尚書》《新唐書》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壤奠的意思

壤奠(ráng diàn)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安葬、埋葬。表示人們為死者進行儀式性的安葬和埋葬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壤奠的部首是土(tǔ),筆畫數為13畫。

來源

壤奠是由“士”、“土”、“天”三個字組成。常被用來指代人們埋葬逝者的儀式和行為。

繁體

《壤奠》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壤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壤奠的寫法并沒有發生過很大的變化,基本保持了現代的寫法。

例句

1. 他們為那位英雄壯烈奉獻了一場莊嚴的壤奠儀式。

2. 在祖國的土地上,每一個英勇的戰士都值得接受最隆重的壤奠。

組詞

壤丘、土壤、奠牲、祭奠。

近義詞

安葬、埋葬、下葬。

反義詞

解脫、揚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