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起樯的意思、起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起樯的解釋

把樯帆豎起來。指啟碇,開船。 唐 杜甫 《三韻》之二:“蕩蕩萬斛船,影若揚白虹。起檣必椎牛,掛席集衆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起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與引申兩個角度解析,具體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起樯”指豎起船上的桅杆(樯)或帆,表示船隻準備啟航的動作。例如唐代杜甫《三韻》中“起檣必椎牛,掛席集衆功”,描述了開船前豎起桅杆、召集人力的場景。

  2. 構詞解析

    • 起:意為“豎立”“開始”,如“起錨”“起身”。
    • 樯:指船上的桅杆,引申為帆船或帆,如“帆樯林立”。

二、引申含義

部分權威資料(如查字典)提到其比喻義:
船隻通過豎起桅杆抵禦風浪,引申為“在困境中尋求支援或依靠”。例如形容團隊在危機時團結協作或借助外力渡過難關。

三、使用注意

來源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權威詞典、古詩例證及字義分解(參考等網頁)。若需完整文獻,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起樯

起樯(qǐ qiáng)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包括“立”和“木”。

“立”作為起樯的主體部首,表示立起、豎起,與位置有關。

“木”作為起樯的輔助部首,表示與木材有關。

起樯這個詞來源于古代航海時期的航海操縱術語。在古代航海時,為了控制和穩定船隻的航行方向,船上會豎立起一根木制的支杆,稱為樯杆。這根樯杆是用來固定帆,以控制船隻的航向。所以,“起樯”意味着豎立起船舵或操縱杆,以及控制船隻方向的動作。

起樯這個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起檣」,字形略有差異,但依然由立和木兩個部首組成。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起樯以現代标準寫法來看,可以視為一個全新漢字。然而,在古代的書法中,起樯的寫法與現代略有差異,可能會更加草率或隨意。不同朝代和不同書法家的書寫風格也會導緻起樯在古代漢字中的字形有一定的差異。

例句:

1. 他被指派起樯,負責操縱帆船的航向。

2. 經驗豐富的船長迅速起樯,使船隻避開瀕險的礁石。

組詞:起航、樯柱、豎樯、樯杆。

近義詞:立杆、樹杆、豎立。

反義詞:倒樯、放樯、倒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