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凫山的意思、凫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凫山的解釋

山名。在 山東省 鄒縣 西南,因形如凫飛得名。 明 許承欽 《界河驿》詩:“瀰澤津梁遠, 鳧山 霧靄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凫山,漢語詞典釋義為中國山東省西南部的一座低山丘陵,屬泰沂山脈餘脈,地理上位于鄒城市、微山縣與濟甯市兖州區交界地帶。其名稱來源與山體形态及曆史文化密切相關,核心釋義如下:


一、字義與名稱由來

二、地理特征

  1. 地質構成:以石灰岩為主,屬低山丘陵地貌,主峰海拔約233米(據鄒城市自然資源局數據)。
  2. 地理位置:橫跨鄒城西南部、微山湖北岸,是魯南地區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标志。
  3. 生态資源:曆史上周邊多湖泊濕地,與微山湖形成山水相依的生态體系,符合"凫"鳥栖息特征。

三、文化内涵

  1. 伏羲文化聖地:凫山為中華伏羲文化發源地之一,山麓存有伏羲廟(爺娘廟)遺址,曆代祭祀活動延續至今,被列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來源:鄒城市人民政府官網《凫山伏羲文化考》)。
  2. 文獻記載:《左傳·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須句、颛臾,風姓也,實司太皞(伏羲)之祀",佐證凫山為風姓古國祭祀伏羲的核心區域。
  3. 民間信仰:山間存有漢代石刻、宋代碑碣,印證其作為道教與祖先崇拜聖地的曆史地位(參考《山東通志·古迹志》)。

四、現代意義


學術支持文獻:

  1. 鄒城市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鄒城市志·地理卷》. 中華書局, 1995.
  2.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凫山伏羲廟遺址考古調查報告》. 文物出版社, 2018.
  3. 李學勤. 《東周與秦代文明》.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考據風姓古國地理)

網絡擴展解釋

凫山是一個地理名稱,具體解釋如下:

1.地理位置

凫山位于山東省鄒城市(原鄒縣西南部),南部與滕州市以山脊為界。行政區劃上屬于鄒城市管轄。

2.名稱由來

因山體形态酷似凫(野鴨)飛翔而得名。此外,它還有别名“八卦山”,但相關網頁未進一步解釋别名的具體來源。

3.地理特征

4.文化引用

明代詩人許承欽在《界河驿》中曾提到凫山:“瀰澤津梁遠,鳧山霧靄升”,側面印證了其曆史名稱的延續性。

凫山是山東鄒城的一座文化名山,以形似凫飛得名,兼具自然景觀與人文意蘊。如需更詳細的地理數據或曆史背景,可進一步查閱地方志或權威地理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伯夫辯識柄靶餅定伯啚不疼不癢常滿杯蟬媛懲貶尺錦欻歙楚卞貙貍大獎賽達權通變抵噪冬葉鬥縫跟房恭逢其盛公憑功宗乖節乖龍管弦樂毫墨畫蠟獲尤家庭教師傑屋開鑛控壓苦僞朗嘯牢馔臉無人色蛎蚝陵曆磷磷龍華樹陸程米醋鳴雁直木旁推漰渀破顔一笑錢镈棄瓊拾礫麇集劬心沙痕酾尊生機勃勃汰流攤破窪田握霧拏雲無翼小唱峽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