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斜攲的意思、斜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斜攲的解釋

亦作“ 斜欹 ”。亦作“ 斜敧 ”。1.傾斜;歪斜。 宋 孫光憲 《浣溪沙》詞:“烏帽斜欹倒佩魚,靜街偷步訪仙居。”

(2).斜靠。 南唐 陳陶 《泉州刺桐花詠兼呈趙使君》之六:“今來樹似離宮色,紅翠斜攲十二樓。” 宋 李清照 《蝶戀花》詞:“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敧,枕損釵頭鳳。”敧,一本作“ 欹 ”。 王統照 《沉思》:“他似是仍然看見她的充實、美滿、如雲石琢成的身子還斜欹在那個沙發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斜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一、基本釋義

  1. 傾斜/歪斜
    指物體不垂直或不對稱的狀态。例如宋孫光憲《浣溪沙》中“烏帽斜欹倒佩魚”,描述帽子歪斜的形态。
  2. 斜靠
    表示身體或物體依靠他物的動作。如南唐陳陶詩句“紅翠斜攲十二樓”,描繪花枝斜倚樓閣的景象。

二、字形與讀音

三、詞源補充

“斜”本義為“用鬥倒出”(形聲字,從鬥,餘聲),後引申為“不正、不平行”的狀态,與“攲”組合後強化了傾斜或倚靠的意象。

四、文學應用

多見于詩詞描寫,如“山枕斜敧,枕損钗頭鳳”(李清照《蝶戀花》),通過動作細節傳遞人物慵懶或愁思的情感。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斜攲:詞義解釋

斜攲(xié qī)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為“斜”和“攴”兩個部首構成。斜指的是傾斜、不豎直的狀态,攴指的是手部動作。因此,斜攲的意思是手傾斜、偏向一邊的姿勢。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斜的部首是“鬥”,拼音是dòu,總筆畫數為4。攴的部首是“攵”,拼音是pū,總筆畫數為4。

來源和繁體

斜攲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其中,“斜”是原始的漢字,而“攲”是音旁,用于表示發音。繁體字中,斜寫作“斜”,攲寫作“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斜攲也不例外。在古代文獻中,斜攲的寫法為“斜矢”。斜的古代寫法為“斜”,攲的古代寫法為“矢”。斜矢形象地描繪了手斜向一邊的動作。

例句

1. 他斜攲着手在公園裡散步。

2. 她斜攲着頭聽取了老師的講解。

組詞

1. 斜線:指不平行于水平或垂直方向的線條。

2. 斜陽:指太陽斜照地面的情景。

近義詞

1. 斜視:指眼睛向一側傾斜的動作。

2. 斜靠:指身體偏向一側倚靠。

反義詞

1. 直立:指垂直豎立、不傾斜的狀态。

2. 豎立:指物體直立,與斜攲相反的動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