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中間凹下狀如酒器的岩石。 唐 元結 有《窊樽詩》和《窊樽銘》。
“窊樽”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形、文化背景和詩詞意象三個層面解析:
字形與讀音
組合意義
字面指“凹陷如酒樽的容器”,特指自然形成的石制酒器,常見于山岩中。
元結筆下的自然景觀
唐代詩人元結在《窊樽詩》和《窊樽銘》中描述其為山間凹陷的岩石,形似酒樽,成為文人雅聚、飲酒賞景的意象。
韓維詩中的孤獨與時光
宋代韓維《窊樽》中“無人共醉窊樽”一句,以窊樽象征逝去的歡聚,表達對時光流轉的感慨,暗含淡泊超脫的人生态度。
窊樽既是自然造物的詩意符號,也是文人寄情山水的載體,融合了器物實用性與哲學隱喻。
《窊樽》這個詞通常指盛酒的大酒缸。它的拆分部首是「穴」和「木」,共計11個筆畫。
《窊樽》一詞出自《史記·酷吏列傳》:“人溫良而府庫窊樽,君乃以為賢。”指的是一個溫良賢惠的人,卻在財務上有漏洞。繁體字為「窩樽」。
根據古代《康熙字典》的記載,古時候《窊樽》這個詞的寫法稍有不同。窊寫作「窪穴」或「挖穴」,樽寫作「盂」,表示一個窪地裡盛酒的容器。
一、他喜歡用窊樽盛酒,以示待客之意。
二、府庫窊樽,使得財務出現漏洞。
窊樽并沒有常見的組詞,因為它已經是一個完整的詞語,較少與其他詞語組合。
窊樽的近義詞是「酒樽」,表示盛酒的容器。
窊樽的反義詞是「香噴噴」或「飲杯」,表示盛裝香氣四溢的酒或者小杯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