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鵝口的意思、鵝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鵝口的解釋

即鵝口瘡。 宋 唐慎微 《證類本草·禽·白鵝膏》:“小兒鵝口不乳者,白鵝矢汁灌口中。”《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鵝口》:“鵝口白屑滿舌口,心脾藴熱本胎原。”參見“ 鵝口瘡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鵝口,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均源自其字面形象或引申比喻:

  1. 基本義:鵝的嘴部

    • 解釋: 指鵝的喙(嘴)。鵝喙通常扁平、寬大且呈橙黃色或粉紅色,是鵝的顯著特征之一,用于取食、梳理羽毛和發出叫聲。
    • 引用來源: 此釋義為字面常用義,在描述鵝的形态時廣泛使用,可見于《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等通用語文詞典中關于“鵝”的條目描述。
  2. 引申義/中醫術語:鵝口瘡 (é kǒu chuāng)

    • 解釋: 這是“鵝口”最常見的引申和特定用法,指一種主要發生在嬰幼兒口腔黏膜(尤其是舌、頰、軟腭)的白色念珠菌感染。因其病損特征為口腔黏膜上覆蓋的白色斑膜,狀似凝固的鵝口(鵝的喙部或鵝嘴上的凝乳狀物),故得名“鵝口瘡”。
    • 症狀特點: 口腔黏膜出現白色乳凝塊樣斑膜,不易擦去,強行剝離後局部黏膜潮紅、粗糙或有出血點。患兒可能伴有煩躁不安、啼哭、哺乳困難等症狀。
    • 引用來源: 此義項為中醫及現代醫學的專有名詞。
      • 中醫典籍: 在傳統中醫文獻中已有記載,如《諸病源候論》等古籍對小兒口腔疾病有相關描述(雖可能不直接稱“鵝口瘡”,但描述了類似症狀)。現代中醫教材及辭典,如《中醫大辭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明确收錄“鵝口瘡”詞條并解釋其命名由來。
      • 現代醫學: 西醫兒科學同樣采用“鵝口瘡”這一名稱,指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權威醫學書籍如《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有詳細論述。

“鵝口”一詞的核心意象源于鵝嘴的形态特征。其基本含義指鵝的喙部;而在實際應用中,尤其在醫學領域,其引申義“鵝口瘡”更為常見和重要,特指一種因口腔黏膜出現白色斑膜、狀似鵝口而得名的嬰幼兒常見口腔感染性疾病。

網絡擴展解釋

“鵝口”是中醫術語,指一種以口腔黏膜白斑為主要特征的疾病,即現代醫學中的“鵝口瘡”。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鵝口瘡是嬰幼兒常見口腔疾病,表現為口腔黏膜(舌、頰、上颚等)出現白色乳凝塊樣斑膜,形似鵝的喙部特征,故得名。

  2. 症狀表現

    • 口腔内布滿白屑或雪片狀斑膜,嚴重時可能伴隨咽部腫脹;
    • 患兒常因疼痛拒食、哭鬧。
  3. 病因分析 中醫認為此病多因胎熱内蘊或心脾積熱導緻,與母親孕期飲食、胎兒體質相關。

  4. 曆史治療記載 宋代《證類本草》提到用白鵝糞便汁灌口治療,清代《醫宗金鑒》則強調清熱瀉火的調理方法。

  5. 現代認知 現代醫學證實鵝口瘡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需抗真菌治療,傳統中醫方法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治療或詩句中的引申用法(如“鵝口山”等地名),可進一步說明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

百廢待舉白玉微瑕邦節必要條件馳煙傳家寳楚楚谡谡出頂槌提楚角鋤犂低調照片反裘傷皮飛奴分身法伏式伏伺光宗耀祖寒俊橫眉努目化言呼唱火拉拉虎神營胡塗蛋夾攙監誓焦面王金錽吉玉刳磔林林龍堂麪肥鳴鸢匿端女先七孔針清淳清唏大叫窮源朔流擾攪殺青盛業水國順極碩果僅存訟鹿俗尚屠鲙歪充帷毂文瑤武臣纖足閑作枭剪骁騎營霞想夕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