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困厄與顯達。《莊子·讓王》:“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通亦樂,所樂非窮通也;道德於此,則窮通為寒暑風雨之序矣。”《呂氏春秋·高義》:“然則君子之窮通,有異乎俗者也。” 南朝 梁 劉孝标 《辨命論》:“故性命之道,窮通之數,夭閼紛綸,莫知其辨。” 清 劉大櫆 《難言三》:“人之有窮通得喪,天也。”
(2).謂幹涸與流通。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滱水》:“ 川渠 又東北合 滱水 ,水有窮通,不常津注。”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淄水》:“水流亦有時窮通,信為靈矣。”
(3).謂阻隔與通暢。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資政新篇》:“夫事有常變,理有窮通,故事有今不可行而可豫定者,為後之福;有今可行而不可永定者,為後之禍。”
“窮通”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結合古籍用例和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指人生境遇的困頓與順達,常用于表達對命運起伏的思考。例如《莊子·讓王》提到:“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通亦樂,所樂非窮通也”,強調真正的智者不為境遇所困。這一層含義也出現在《魏書·崔浩傳》中,形容人不因窮達改變節操。
描述水流的自然狀态,如北魏郦道元《水經注》中記載:“水流亦有時窮通,信為靈矣”,指河流有時幹涸有時通暢的自然現象。
引申為事物間的隔閡或暢通,例如《水經注·滱水》提到“水有窮通,不常津注”,說明地理環境中水道的阻隔與通暢變化。
如需進一步探究古籍原文或具體用例,可參考漢典()或《水經注》相關注釋。
窮通是一個常用的詞彙,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分别是“穴”和“通”。
窮通的部首“穴”有4畫,形狀像一個小洞,表示貧窮、窘困的意思;而部首“通”有5畫,形狀像一個人直立行走的樣子,表示順利、暢通的意思。
窮通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清晰,其中“窮”指的是貧窮、缺乏,而“通”則表示順利、暢通。合在一起,窮通表示從貧窮到順利、富裕的轉變。
在繁體中文中,窮通的寫法與簡體一樣,都是“窮通”。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窮通在古代的寫法為“窮通”,其中“窮”與現代的“窮”相同,而“通”的古代寫法則是 “衷”,是指心中産生順利、通達的意思。
以下是一些關于窮通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與窮通相關的詞彙:
綜上所述,窮通是指從貧窮到富裕、通達的轉變,它是一個常用的詞彙,由部首“穴”和“通”組成,擁有一定的部首和筆畫。窮通的詞源較為明确,具有重要的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