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窮通的意思、窮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窮通的解釋

(1).困厄與顯達。《莊子·讓王》:“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通亦樂,所樂非窮通也;道德於此,則窮通為寒暑風雨之序矣。”《呂氏春秋·高義》:“然則君子之窮通,有異乎俗者也。” 南朝 梁 劉孝标 《辨命論》:“故性命之道,窮通之數,夭閼紛綸,莫知其辨。” 清 劉大櫆 《難言三》:“人之有窮通得喪,天也。”

(2).謂幹涸與流通。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滱水》:“ 川渠 又東北合 滱水 ,水有窮通,不常津注。”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淄水》:“水流亦有時窮通,信為靈矣。”

(3).謂阻隔與通暢。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資政新篇》:“夫事有常變,理有窮通,故事有今不可行而可豫定者,為後之福;有今可行而不可永定者,為後之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窮通”是一個具有深厚哲學和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指人生境遇的困頓與顯達、阻塞與通暢,常用來形容個人命運、仕途或事物發展的順逆起伏。

一、核心釋義與字源

二、典籍用例與哲學意蘊

“窮通”一詞及其蘊含的思想在中國古代典籍,特别是道家、儒家經典中頻繁出現,體現了古人對命運、人生際遇的深刻思考。

  1. 《莊子》中的“窮通”觀:

    • 莊子主張超越世俗的“窮通”觀念,追求精神的絕對自由(逍遙)。他認為“窮通”是外在的、偶然的境遇(“命”),不值得為此或喜或悲。
    • 著名例證: 《莊子·讓王》篇中提到:“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通亦樂,所樂非窮通也。道德于此,則窮通為寒暑風雨之序矣。” 這裡莊子指出,得道之人無論處于困頓(窮)還是顯達(通)的境地,内心都是快樂的,因為他們的快樂不在于境遇本身,而在于内心持守的道德(道)。對他們來說,窮通的變化就像自然界的寒暑風雨交替一樣平常,不值得挂懷。這體現了道家超然物外、安時處順的人生哲學。
    • 另一例: 《莊子·秋水》中也有“察乎盈虛,故得而不喜,失而不憂,知分之無常也;明乎坦塗,故生而不說,死而不禍,知終始之不可故也。計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時,不若未生之時… 故曰:天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蹢躅而屈伸,反要而語極。” 這段話雖未直接出現“窮通”二字,但闡述的正是超越得失(可對應窮通)、生死等對立面的境界。
  2. 《周易》中的“通”與“窮”:

    • 《周易》的核心思想是變易。“通”與“窮”(或“塞”)是描述事物發展狀态的重要概念,兩者相互依存、相互轉化。
    • “泰”卦與“否”卦: “泰”卦(乾下坤上)象征天地交而萬物通(通泰);“否”卦(坤下乾上)象征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否塞)。這兩卦生動體現了“通”與“窮/塞”的相互對立和轉化關系。
    •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這句出自《周易·系辭下》的名言,深刻揭示了“窮”(困境、盡頭)是變化的契機,通過變革(變)可以達到新的通暢(通),而通暢的狀态才能持久(久)。這是對“窮通”流轉規律最精辟的概括,強調了在逆境中尋求突破的智慧。

三、文化内涵與引用

“窮通”一詞凝結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關于命運、際遇、個人修養與處世智慧的深刻思考:

總結來說,“窮通”一詞精準地概括了人生際遇的順逆兩面及其動态變化,是理解中國古人命運觀、人生觀和處世哲學的關鍵概念之一。 其豐富的内涵在《莊子》、《周易》等經典著作中得到了深刻的闡述和生動的體現。

網絡擴展解釋

“窮通”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結合古籍用例和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1.困厄與顯達(最常見釋義)

指人生境遇的困頓與順達,常用于表達對命運起伏的思考。例如《莊子·讓王》提到:“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通亦樂,所樂非窮通也”,強調真正的智者不為境遇所困。這一層含義也出現在《魏書·崔浩傳》中,形容人不因窮達改變節操。

2.幹涸與流通

描述水流的自然狀态,如北魏郦道元《水經注》中記載:“水流亦有時窮通,信為靈矣”,指河流有時幹涸有時通暢的自然現象。

3.阻隔與通暢

引申為事物間的隔閡或暢通,例如《水經注·滱水》提到“水有窮通,不常津注”,說明地理環境中水道的阻隔與通暢變化。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探究古籍原文或具體用例,可參考漢典()或《水經注》相關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白幍儤筵丙種射線并州邠土不待蓍龜柽子宸正傳真盜典凋微地志端潔方本房戶方面大耳放射性附落扶整怪力歸榮雇山穢筆貨師迦藍教當加入嘉鮮金钺季孫氏記要季鷹魚絕種拘方距難峻層誇闊曠樣款燕李氏千頭奴買舩馬矟迷言迷語裊亸跑淩破聲清産核資肉薄聖時泰山梁木天福跳升替漏汀滢蛙鬧偉妙溫屯五權鰕槎斜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