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金钺的意思、金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金钺的解釋

古代儀仗用的金色大斧。 晉 陸機 《吳丞相江陵侯陸公诔》:“金鉞鏡日,雲旗降文。” 唐 李白 《贈張相鎬》詩之一:“擁旄秉金鉞;伐鼓乘朱輪。”《醒世恒言·隋炀帝逸遊召譴》:“ 素 一日欲入朝,見 文帝 執金鉞逐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金钺”是一個具有曆史和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

金钺(拼音:jīn yuè)指古代儀仗用的金色大斧,主要用于帝王或高官的儀仗隊列,象征權力與威嚴。其材質多為金銀,常裝飾寶石,形制類似鏟子或闆斧,但更注重儀式性而非實戰功能。

二、象征意義

  1. 權力象征:作為帝王權杖,代表統治者的至高地位,如《贈張相鎬》中“擁旄秉金鉞”即體現将領的權威。
  2. 威嚴與尊貴:金色外觀與華麗裝飾突顯尊貴,如晉代陸機描述“金鉞鏡日”,通過反光效果強化視覺震懾力。
  3. 引申比喻:可代指職位或地位的權威性,如“執金鉞”表示掌握重權。

三、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四、其他關聯信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文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晉書》《全唐詩》等古籍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金钺》的意思

《金钺》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有着象征權力和威嚴的意思。金钺代表着皇帝或高位官員所使用的權杖或令箭。故宮博物院中有一把明代的金钺,被視為重要的文物之一。

拆分部首和筆畫

《金钺》的部首是“钅”,是由三個钅字組成。它的拆分筆畫是10畫。

來源和繁體

《金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玺印和權杖。在古代,金钺是皇帝權力的象征。唐代詩人杜甫在其詩作中曾稱贊金钺:“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金钺》的繁體字為「金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金钺的寫法也有所不同。在古代的字典《說文解字》中,金钺的寫法為「金钅⻏」。古代的漢字有許多不同的字形寫法,這是由于書法發展和地域差異所緻。

例句

1. 王室儀式上,皇帝佩戴金钺,彰顯權威。

2. 國宴上的主賓,手執金钺迎賓入座。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金龍、金光、金塔、金梁。

近義詞:權杖、令箭、節杖。

反義詞:賤物、草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