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通的意思、穷通的详细解释
穷通的解释
(1).困厄与显达。《庄子·让王》:“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於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吕氏春秋·高义》:“然则君子之穷通,有异乎俗者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辨命论》:“故性命之道,穷通之数,夭閼纷纶,莫知其辨。” 清 刘大櫆 《难言三》:“人之有穷通得丧,天也。”
(2).谓干涸与流通。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滱水》:“ 川渠 又东北合 滱水 ,水有穷通,不常津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淄水》:“水流亦有时穷通,信为灵矣。”
(3).谓阻隔与通畅。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夫事有常变,理有穷通,故事有今不可行而可豫定者,为后之福;有今可行而不可永定者,为后之祸。”
词语分解
- 穷的解释 穷 (窮) ó 缺乏财物:贫穷。穷苦。穷则思变。 处境恶劣:穷困。穷蹙。穷窘。穷当益坚(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穷而后工(旧时指文人处境穷困,诗就写得好)。 达到极点:穷目。穷形尽相。穷兵黩武。
- 通的解释 通 ō 设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通风。通天。通气。通宵。通行。通过。通衢。贯通。四通八达。曲径通幽。 懂得,彻底明了:通晓。通彻。通今博古。通情达理。 传达:通令。通讯。通报。通告。通知。通缉。
专业解析
“穷通”是一个具有深厚哲学和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指人生境遇的困顿与显达、阻塞与通畅,常用来形容个人命运、仕途或事物发展的顺逆起伏。
一、核心释义与字源
- 穷(窮): 本义指尽头、阻塞不通,引申为困厄、不得志、走投无路的状态。《说文解字》释“穷”为“极也”,指达到顶点或尽头,常指境遇的艰难窘迫。在现代汉语中,“穷”常指经济上的贫困,但在“穷通”一词中,更侧重于境遇、仕途的困顿、不得志。
- 通: 本义指通达、没有阻塞,引申为顺利、显达、亨通、得志的状态。《说文解字》释“通”为“达也”,指道路无阻,引申为事理畅达、仕途顺利。
- 穷通: 因此,“穷通”作为一个合成词,其基本含义是指:
- 困顿与显达: 指人生或仕途上的逆境与顺境、失意与得志。
- 阻塞与通畅: 指事物发展或事理上的阻碍与顺利。
- 命运际遇的顺逆变化: 强调人生境遇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困厄与通达之间不断流转。
二、典籍用例与哲学意蕴
“穷通”一词及其蕴含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典籍,特别是道家、儒家经典中频繁出现,体现了古人对命运、人生际遇的深刻思考。
-
《庄子》中的“穷通”观:
- 庄子主张超越世俗的“穷通”观念,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逍遥)。他认为“穷通”是外在的、偶然的境遇(“命”),不值得为此或喜或悲。
- 著名例证: 《庄子·让王》篇中提到:“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 这里庄子指出,得道之人无论处于困顿(穷)还是显达(通)的境地,内心都是快乐的,因为他们的快乐不在于境遇本身,而在于内心持守的道德(道)。对他们来说,穷通的变化就像自然界的寒暑风雨交替一样平常,不值得挂怀。这体现了道家超然物外、安时处顺的人生哲学。
- 另一例: 《庄子·秋水》中也有“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 故曰:天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蹢躅而屈伸,反要而语极。” 这段话虽未直接出现“穷通”二字,但阐述的正是超越得失(可对应穷通)、生死等对立面的境界。
-
《周易》中的“通”与“穷”:
- 《周易》的核心思想是变易。“通”与“穷”(或“塞”)是描述事物发展状态的重要概念,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 “泰”卦与“否”卦: “泰”卦(乾下坤上)象征天地交而万物通(通泰);“否”卦(坤下乾上)象征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否塞)。这两卦生动体现了“通”与“穷/塞”的相互对立和转化关系。
-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这句出自《周易·系辞下》的名言,深刻揭示了“穷”(困境、尽头)是变化的契机,通过变革(变)可以达到新的通畅(通),而通畅的状态才能持久(久)。这是对“穷通”流转规律最精辟的概括,强调了在逆境中寻求突破的智慧。
三、文化内涵与引用
“穷通”一词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命运、际遇、个人修养与处世智慧的深刻思考:
- 命运的无常性: 它承认人生际遇有顺逆起伏(穷通),非人力所能完全掌控。
- 转化的必然性: 它强调“穷”与“通”并非永恒不变的状态,而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如《周易》“穷则变,变则通”)。
- 处世的智慧: 面对“穷通”,古人提倡不同的态度:
- 儒家: 强调在“穷”时独善其身,修养品德(“穷则独善其身”);在“通”时则兼济天下(“达则兼济天下”)。主张以道义为准则,不为穷通所移。
- 道家: 主张超越“穷通”的分别,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如庄子所言“穷亦乐,通亦乐”)。
- 《荀子·荣辱》 中也提到:“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 材悫者常安利,荡悍者常危害;安利者常乐易,危害者常忧险… 通则文而明,穷则约而详。” 这里也涉及了处通境和穷境时的不同表现和态度。
- 道德的持守: 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在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而非外在的穷通际遇。
总结来说,“穷通”一词精准地概括了人生际遇的顺逆两面及其动态变化,是理解中国古人命运观、人生观和处世哲学的关键概念之一。 其丰富的内涵在《庄子》、《周易》等经典著作中得到了深刻的阐述和生动的体现。
网络扩展解释
“穷通”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结合古籍用例和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1.困厄与显达(最常见释义)
指人生境遇的困顿与顺达,常用于表达对命运起伏的思考。例如《庄子·让王》提到:“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强调真正的智者不为境遇所困。这一层含义也出现在《魏书·崔浩传》中,形容人不因穷达改变节操。
2.干涸与流通
描述水流的自然状态,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水流亦有时穷通,信为灵矣”,指河流有时干涸有时通畅的自然现象。
3.阻隔与通畅
引申为事物间的隔阂或畅通,例如《水经注·滱水》提到“水有穷通,不常津注”,说明地理环境中水道的阻隔与通畅变化。
补充说明
- 哲学内涵:在道家思想中,“穷通”被视为自然规律的一部分,主张超脱世俗境遇(如《庄子》观点)。
- 使用场景:现代多用于文学或哲理讨论,较少用于日常口语。
如需进一步探究古籍原文或具体用例,可参考汉典()或《水经注》相关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阿滥辩雪并联才业晨唱承担动亸短矲萼绿方表枫林落照愤溃佛罗里达半岛格林尼治时间光明洞彻衮龙袍候虫花天锦地简代脚船激丹街衢解悦儁良揩痒昆邱列徒历历在耳罗千马蛉菜漫乱冒火渺视鸣鸠暝阴难以启齿蘖芽扭秧歌僻谬平帖披衫戗脊企祷清门静户求备曲囏去甚去泰三术商部生气生速市宠索酒媮馁頽索微泽析出泄风邪萌细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