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天誅的意思、天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天誅的解釋

(1).上天誅罰。《墨子·魯問》:“ 鄭 人三世殺其父,而天加誅焉。使三年不全,天誅足矣;今又舉兵,将以攻 鄭 。”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範伯》:“壞人之善毋後世,敗人之成天誅行。” 唐 韓愈 《訟風伯》:“天誅加兮不可悔, 風伯 雖死兮人誰汝傷。” 清 吳下阿蒙 《斷袖篇·龍淫佃戶》:“ 河間 馬氏 家,一佃戶年近六旬,獨行遇雨,雷電晦冥,有龍探爪,按其笠,以為當受天誅。”

(2).帝王的征讨或誅罰。《漢書·陳湯傳》:“臣 延壽 、臣 湯 将義兵,行天誅。”《舊唐書·蕭至忠傳》:“ 楚客 、 處訥 、 晉卿 等驕恣跋扈,人神同疾,不加天誅,詎清王度。” 宋 田況 《儒林公議》卷上:“一旦貢表求封冊廟,論者乃責以藩臣之禮,欲必行天誅,何不思之甚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天誅”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上天懲罰
    源自中國古代宗教觀念,指天道對惡行的制裁,如《東周列國志》中“欲訖天誅”即表達對不義者的天譴。宋代朱晖《絕倒錄》用“天誅地滅”強調違背道德的後果。

  2. 帝王征伐
    古代文獻中亦指帝王對叛逆者的讨伐,如《漢書·陳湯傳》記載“行天誅”代指朝廷的軍事行動。

二、文化延伸

三、使用場景

提示:需注意區分中日語境差異,中文側重天道或皇權制裁,日文則帶有特定曆史事件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天誅

天誅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上天的懲罰或審判。它是由兩個漢字組成,具體如下:

《天誅》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和曆史故事。在古代,人們認為上天具有神奇的力量,可以懲罰那些犯下惡行的人或國家。因此,當有人犯下重罪或國家遭受重大災難時,人們會說"天誅"來表達對罪人的懲罰或對災難的譴責。

在繁體字中,"天誅"的寫法一般保持不變。這裡的"繁體字"是指使用繁體字形式書寫的漢字,主要在台灣、香港和澳門使用。

據古時候的漢字書寫規範,"天誅"是這樣寫:

天: 甲骨文
[一]:天字開頭的漢字有天、虎;
小篆
[二]:天字開始出現“大”字形,它由上下兩個“一”的合體形成;
[三]:後來加入了一個橫的線條,表示天空。
楷書
天字的基本結構和小篆類似,線條更加規整。

誅: 金文
[一]:誅字在金文中形狀比較複雜且多樣,但大多以“言”和“者”兩個字結構為基礎;
小篆
[二]:在小篆中,誅字的寫法開始統一,由“言”和“者”兩個字組成,且筆畫較少;
楷書
[三]:在楷書中,誅字的結構更加規整,更易識别。

以下是一些使用"天誅"的例句:

  1. 壞人應該受到天誅。
  2. 這場自然災害是對我們的天誅。
  3. 他的罪惡行徑終将導緻天誅。

關于"天誅"的組詞,可以有"天罰"、"天怒"等。

與"天誅"意思類似的近義詞包括"天罰"、"神罰"等。

反義詞可以是"天佑"、"祝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