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y] 幼童
使小童持斧。——宋· 蘇轼《石鐘山記》
(1).幼童,小孩。《莊子·徐無鬼》:“ 黃帝 曰:‘異哉小童。’”
(2).亦作“ 小僮 ”。年幼的男仆。 唐 杜甫 《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詩:“入門高興發,侍立小童清。” 宋 範成大 《戲書四絕》之三:“小童三喚先生起,日滿東窗暖似春。”《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請大人吩咐一個小僮把我那半肩行李搬了進來。”
(3).古代國君夫人的自稱。《論語·季氏》:“邦君之妻,君稱之曰夫人,夫人自稱曰小童。”《禮記·曲禮下》:“﹝夫人﹞自稱於君曰小童。”
(4).古代國君居喪時自稱。《左傳·僖公十九年》:“凡在喪,王曰小童,公侯曰子。”
“小童”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差異,主要包含以下四類解釋:
年幼的男仆
古代稱未成年的男性仆役為“小童”或“小僮”。如杜甫詩“侍立小童清”、《兒女英雄傳》中“小僮搬行李”。
古代國君夫人的自稱
先秦時期,諸侯國國君的夫人自謙稱“小童”,如《論語·季氏》記載“夫人自稱曰小童”。
國君居喪時的自稱
周代禮制中,國君在服喪期間自稱“小童”,如《左傳·僖公十九年》提及“凡在喪,王曰小童”。
“童”本義指有罪的男奴(《說文解字》),後引申為孩童。現代“童”多指兒童,而“小童”保留了古漢語的複合詞形式,語義更聚焦于年齡或身份特征。
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釋義、文學作品及曆史文獻,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論語》《左傳》等典籍原文。
小童一詞指的是年幼的男童,通常用來表示兒童時期的男孩子。
小童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小(少)部和童(⺣)部。
小(少)部的五筆畫描述了一個小的形狀。
童(⺣)部的八筆畫描述了一個小孩的形狀。
小童一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出現在《詩經·鄭風·童子遊》一詩中,用來描述年幼的男孩子。
在繁體字中,“小童”仍然保持原樣,不會有任何改變。
在古時候,小童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童字的豎筆略長,橫筆略短,而小字的右邊直線沒有現代簡化。
那個小童正在公園裡玩耍。
小童的組詞可以有:小童心、小童謠、小童稚子、小童子等。
小童的近義詞有:男童、男孩、男孩子。
小童的反義詞有:成年人、男子、大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