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小童的意思、小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小童的解釋

[boy] 幼童

使小童持斧。——宋· 蘇轼《石鐘山記》

詳細解釋

(1).幼童,小孩。《莊子·徐無鬼》:“ 黃帝 曰:‘異哉小童。’”

(2).亦作“ 小僮 ”。年幼的男仆。 唐 杜甫 《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詩:“入門高興發,侍立小童清。” 宋 範成大 《戲書四絕》之三:“小童三喚先生起,日滿東窗暖似春。”《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請大人吩咐一個小僮把我那半肩行李搬了進來。”

(3).古代國君夫人的自稱。《論語·季氏》:“邦君之妻,君稱之曰夫人,夫人自稱曰小童。”《禮記·曲禮下》:“﹝夫人﹞自稱於君曰小童。”

(4).古代國君居喪時自稱。《左傳·僖公十九年》:“凡在喪,王曰小童,公侯曰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小童”是漢語中具有曆史延續性的名詞,其詞義演變可分為三個層面:

  1. 字面釋義

    傳統辭書《漢語大詞典》第七版将其定義為“年幼的孩子”,特指未成年的男性,年齡範圍通常界定為3至12歲。現代《新華字典》網絡版補充說明該詞在書面語中可泛指無性别區分的兒童群體。

  2. 語源發展

    該詞最早見于《論語·述而》“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句,東漢鄭玄注疏時釋為“小童者,童子之未冠者也”,體現古代以冠禮為成年标志的文化特征。唐宋時期詞義擴展,《全唐詩》中已有用“小童”指代侍從的記錄,如白居易《池上》詩“小童撐小艇”。

  3. 現代使用

    在普通話體系裡,“小童”屬于書面化表達,常用于文學創作或正式文書。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顯示,粵語區(如廣州話)仍保留該詞作為“小孩子”的通用說法,與吳語區的“小囡”、西南官話的“娃兒”形成地域對照。

需特别注意該詞與“兒童”“幼童”的語義差異:“小童”側重年齡維度,不包含“兒童”概念中的教育屬性,也不具備“幼童”特指嬰幼兒的年齡下限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小童”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差異,主要包含以下四類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幼童或小孩
    指未成年的兒童,常見于文學作品。例如蘇轼《石鐘山記》中“使小童持斧”。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或特定表達,如“小童星”“貯存忌小童誤服”。

二、古代特殊用法

  1. 年幼的男仆
    古代稱未成年的男性仆役為“小童”或“小僮”。如杜甫詩“侍立小童清”、《兒女英雄傳》中“小僮搬行李”。

  2. 古代國君夫人的自稱
    先秦時期,諸侯國國君的夫人自謙稱“小童”,如《論語·季氏》記載“夫人自稱曰小童”。

  3. 國君居喪時的自稱
    周代禮制中,國君在服喪期間自稱“小童”,如《左傳·僖公十九年》提及“凡在喪,王曰小童”。

三、詞源與演變

“童”本義指有罪的男奴(《說文解字》),後引申為孩童。現代“童”多指兒童,而“小童”保留了古漢語的複合詞形式,語義更聚焦于年齡或身份特征。


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釋義、文學作品及曆史文獻,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論語》《左傳》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钣金件半影邊罅變種冰封常則創造力刺刺方邊左右肥膩封建地租分局婦人鈎織赫赤赤侯剛壺榼焄羶貨源矯言唧唧進難就班渴睡漢涼津津糧甖厘鹽龍艘履冰冥鑒磨駞毆杖潛畜清供清明節輕沙秦椒茕疚乞身熱糊三年之艾上蓋杓窊印恃性四甲松滑隧路鎖哪檀舍停陰偷換托活圖惟幄殿誣控寤遷無妄象聲詞下庠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