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滞,蹇阻。《後漢書·郭鎮傳》:“﹝ 陳伯敬 ﹞年老寝滞,不過舉孝廉。”
“寝滞”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寝滞”讀作qǐn zhì,意為停滞、蹇阻,指事物進展受阻或停滞不前。這一含義在《後漢書·郭鎮傳》中有明确用例:“(陳伯敬)年老寝滞,不過舉孝廉”,表示因年老而仕途受阻,未能升遷。
二字組合後,“寝滞”強調因某種原因導緻的阻塞或無法推進的狀态。
該詞多用于描述人事或事務的受阻,如官職晉升停滞、計劃擱置等,屬于較為書面化的表達,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根據語境,可替換為“停滞”“阻滞”“蹇阻” 等詞。
《寝滞》是一個漢字詞語,指身體疲倦、困乏,無法入睡或沉睡不醒的狀态,形容人在睡眠中不安甯或無法得到充分休息。
《寝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宀”(宀字底部表示屋頂)和“滞”(水部字,指水的流動)。
《寝滞》共有17筆。
《寝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論語·衛靈公》中有“不怠諸寝滞于禮乎”一句,意思是指對待宴請時的贊賞或批評。
《寝滞》的繁體字為「寢滯」,保留了原字的意義和結構。
在古時候,漢字《寝滞》的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但具體的寫法需要參考研究古代文字的專家和文獻。
1. 感冒了之後,我感到十分寝滞,身體無力。
2. 多運動可以幫助緩解寝滞的症狀。
寝室、寝具、滞留、滞銷。
困倦、疲乏、瞌睡、昏昏欲睡。
清醒、活潑、有精神、生龍活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