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賢能的州郡長官。 晉 傅鹹 《贈建平太守李叔龍》詩:“弘道興化,實在良守。”《晉書·諸葛恢傳》:“今之 會稽 ,昔之 關中 ,足食足兵,在於良守。”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三:“昔者賢牧分 陝 ,良守共治,下邑必樹其風,一鄉可以為績。”
“良守”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釋義,需結合文獻和用法區分:
發音:liáng shǒu
基本解釋
指遵守道德規範,秉持良好品德和行為準則。強調在誘惑或困境中堅守原則。
字義分解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人在面對外界壓力時仍能堅持道德準則,例如:“他面對賄賂不為所動,可謂良守。”
基本解釋
指古代賢能的州郡長官,多見于魏晉南北朝文獻。
文獻例證
現代延伸
在曆史讨論中,可引申為稱頌有治理才能的地方官員,例如:“此二人未可專任,不如别擇良守。”()
兩種釋義的差異源于不同曆史語境。道德層面的用法偏向抽象價值觀,而官職釋義則具象化于古代行政體系。實際使用時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
“良守”是一個含義深邃的詞語,可以指守德良善、守規守法等。它由“良”和“守”兩個字組成。
“良”的部首是艮,總共有7筆;“守”的部首是宀,總共有5筆。
“良守”在古代漢語中的用法廣泛,出自《莊子·人間世》:“是以聖人之于身也,天縱良才不及此,身雖有缺,猶有所守也。”這句話表達了對于良好品德和道德行為的重視。
“良守”的繁體字為“良守”。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一些變化。經過演變,一些字形已經不再使用。關于“良守”的古時候寫法,可查閱古代文字學相關的資料,如《說文解字》等。
1. 他一直堅持良守,做事光明正大。
2. 古人常強調要良守家規,不為外物所動。
良好、守法、守信、守紀、守護、守時
遵循、恪守、守正、踏實、奉行
破壞、違法、背信、放縱、無拘無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