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赤色的岩石。 南朝 宋 鮑照 《登廬山望石門》詩:“瑤波逐穴開,霞石觸峯起。” 錢振倫 注:“ 張載 賦:‘霞石駁落。’” 唐 杜甫 《次空靈岸》詩:“空靈霞石峻,楓栝隱奔峭。”
(2).礦物名。含有鋁和鈉的矽酸鹽。無色或白色,有時也呈灰色、綠色或紅色。有玻璃光澤,斷口呈脂肪光澤。可用來煉鋁,制造玻璃和陶器等。
霞石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主要分為礦物學定義和文化比喻義:
基本性質
霞石是一種含鈉和鉀的鋁矽酸鹽礦物,化學成分為$text{KNa}_3[text{AlSiO}_4]_4$,屬于六方晶系的架狀結構矽酸鹽礦物。晶體形态多樣,常見六方短柱狀或厚闆狀,集合體呈粒狀或緻密塊狀。
物理特征
工業用途
因其含鋁特性,可用于煉鋁;也可替代長石作為玻璃、陶瓷原料,改善材料加工性能。
在中文語境中,“霞石”偶爾被用作成語,結合“霞”與“石”的意象,形容晚霞的絢麗與寶石的珍貴,象征美好與稀有。不過此用法多見于文學修辭,礦物學領域不常見。
部分資料提到霞石飾物具有象征意義,如佩戴可“使人理智、幽默”,但此類描述缺乏科學依據,可能為民間文化衍生。
霞石,是一個疊字詞,由“霞”和“石”兩個字組成。
“霞”是指天空中雲彩的顔色和光彩,通常呈現出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顔色的變幻景象。
“石”則是指一種堅硬的礦物質,如大理石、花崗岩等。
因此,“霞石”可以理解為具有像霞一樣的多彩光澤的礦石。
“霞石”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雷部和石部。
“霞”字的部首是雷部,表示與天空和大自然相關的事物。
“石”字的部首是石部,表示與石頭或礦石有關的内容。
根據《康熙字典》,它們的筆畫分别是12畫和5畫。
“霞石”這個詞的來源目前尚無确切資料可查,但可以猜測它與古代文人對自然景色和礦石的觀察和欣賞有關。
“霞石”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略有不同。
“霞”字在古代會寫作“霝”,其中上方的“雨”代表與天空相關。它與現代形式相似,隻是頂部有一個小點。
“石”字在古代會寫作“釐”,其中上方的“釒”代表與金屬礦石有關。現代的寫法則是将左側的“郗”字簡化為一個點。
1. 這塊霞石色彩斑斓,真是令人贊歎。
2. 他的戒指上鑲嵌了一片稀有的霞石。
1. 霞光:指在陽光下空氣中粒子的散射所形成異彩的光芒。
2. 石頭:指一種固态的礦石質地堅硬的物質。
1. 彩石:指顔色斑斓的石頭。
2. 多彩石:與霞石具有類似含義,指顔色豐富多彩的石頭。
單色石:指顔色單一、呈現單一色調的石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