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徹底領悟。《醒世恒言·呂洞賓飛劍斬黃龍》:“ 呂先生 聽罷,大徹大悟,如漆桶底脫。”
漆桶底脫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突然醒悟或豁然開朗,比喻原本困惑、蒙昧的狀态被徹底打破,如同漆桶底部脫落般瞬間通透。以下從釋義、詞源及用法三方面解析:
字面意象
“漆桶”指古代塗有黑漆的木桶,内部昏暗不透光;“底脫”即桶底脫落。整體描繪黑暗封閉的容器突然底部敞開,光線湧入的場景,象征思維從混沌轉向清明。
來源:《漢語成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
引申喻義
比喻長期迷惑或執念被瞬間破除,常用于描述對道理、真相的突然領悟。
例:禅師一席話,令他如漆桶底脫,頓悟人生真谛。
來源:《中華成語典故》(中華書局,2015年)
該成語最早見于禅宗公案,暗喻“打破無明黑暗”。《五燈會元》載唐代僧人黃檗希運以“漆桶”喻指未開悟者,後“底脫”成為頓悟的典型意象。
來源:《禅宗語言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明清小說(如《醒世恒言》)将其融入世俗語境,擴展至對事理、情感的醒悟場景。
來源:《中國俗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
多作謂語或補語,常與“如”“似”搭配(如“如漆桶底脫”),強調頓悟的突然性。
對比來源:《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
(注:因版權限制未提供線上鍊接,上述文獻可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檢索原文。)
“漆桶底脫”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以下從多個權威來源綜合其含義及用法:
該成語通過日常生活用具(漆桶)的意象,生動傳達“豁然開朗”的認知狀态,適用于文學或口語中表達深刻領悟。需注意其與物理現象(如-15提到的油漆脫落)無關聯。
伴遊悖謬背戰表着秉公辦事絺素次舍大雨傾盆刁空牒狀東師端醇耳語焚沖風趣橫生高懸秦鏡高語狗腿柺棍涸轍魚環堵蕭然鬋發桀奡料覆龍趨龍戰輪回酒蘿蔓賣青梅湖苗父抹腹逆奄耙耱平原客卿雲窮玄棄瓢岩酋長栖尋人火榮達上火韶雅史鑒詩圖殊匹瑣服逃降頭水王宰蚊子樹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弦膠線鋸閑正小飯亵渎卸載戲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