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親劄的意思、親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親劄的解釋

亦作“ 親劄 ”。親手寫下的書信。 南唐 馮延巳 《更漏子》詞:“金翦刀、青絲髮。香墨蠻箋親劄。和粉淚,一時封。此情千萬重。” 宋 朱熹 《答江元適書》:“孤陋晚生,屏居深僻,未嘗得親幾杖之遊,乃蒙不鄙,使賢子遺之手書,緻發明道要之文三編,加賜親劄,存問繾綣。”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舊聞·席氏多賢》:“我輩得縣官親劄,靖一方之害,乃汝等翻欲陷我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親劄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曆史意蘊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與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1. 詞義解析

    “親”指親自、親手,強調直接行為;“劄”原指古代書寫用的木簡,後引申為書信、公文。組合後,“親劄”特指由本人親自書寫的信函或文書,常見于古代文獻,如《後漢書·順帝紀》載“手書親劄”,即強調帝王親手書寫的诏令。

  2. 詞源發展

    “劄”在《說文解字》中釋為“牒也”,本義為薄木片,後因書寫材料演變,逐漸代指書信。唐宋時期,“親劄”一詞多用于文人交往,如歐陽修《與高司谏書》中“親劄往來”,體現私密性與鄭重性。

  3. 語境用法

    古代“親劄”多用于正式場合,如君主批閱奏章、文臣呈遞密信等,暗含權威性與真實性。例如《宋史·職官志》提及“禦筆親劄”,指皇帝親筆批示的公文,具有最高效力。

  4. 現代引申

    現代漢語中,“親劄”一詞使用較少,但在文史研究中仍具價值,常用于描述手稿、真迹等,如《古籍整理研究》中“考訂名家親劄”,強調文獻的原始性與可信度。

  5. 權威參考

    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親劄”為“親手寫的書信”,佐證其核心語義。相關用例可參考《全唐文》《明清檔案選編》等古籍文獻,進一步印證其曆史語用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

“親劄”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īn zhá,其核心含義是親手寫下的書信,強調親自書寫的行為和情感傳遞的意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使用場景

  1. 文學創作:如南唐馮延巳《更漏子》中“香墨蠻箋親劄”,描述女子含淚書寫情書的場景。
  2. 曆史文書:宋代朱熹在書信中提及“加賜親劄”,體現對他人親筆信的尊重。
  3. 情感表達:適用于強調書信的私密性與真摯性,如家書、情書等。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引用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全唐詩》《宋人書簡》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緝百品倉廪朝野出公忘私杵臼交促刺粗定搭脈大貉小貉鬥檢端節督領焚裘墳壤分庭伉禮簠簋不飾告荒共財廣漢羌畫障灰色狐鳴篝中胡說嘉錫解位雞頭米科車枯柳苦荼樂不思蜀燎煇列侯林帶龍須友螺亭麻蕡蠻族南徐年事拟古佞巧曝芹騎箕翼清濆去思容可懾惴士檢蜀侯説親松檻蘇氣太山北鬥彈簧秤亡不待夕霞表蕭斧箫局下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