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畫鄣 ”。1.畫屏。 唐 王勃 《郊園即事》詩:“斷山疑畫障,縣溜瀉鳴琴。” 唐 張鷟 《遊仙窟》:“屏風十二扇,畫鄣五三張。兩頭安彩幔,四角垂香囊。”
(2).指如畫的自然景色。 前蜀 韋莊 《送福州王先輩南歸》詩:“名标玉籍仙壇上,家寄 閩 山畫障中。”
“畫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畫屏
指帶有繪畫裝飾的屏風,常用于室内裝飾或分隔空間。例如唐代王勃《郊園即事》中的“斷山疑畫障,縣溜瀉鳴琴”,以及張鷟《遊仙窟》提到的“屏風十二扇,畫鄣五三張”,均以“畫障”代指屏風。
如畫的自然景色
形容自然風光如畫卷般優美。如五代韋莊《送福州王先輩南歸》中“家寄閩山畫障中”,将閩山景色比作畫障。
以上解析綜合了權威詞典釋義與古典文獻用例,完整來源可參考漢典及詩詞注解。
《畫障》是一個中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在畫中所描繪的屏風、簾子或其他可以用來作為分隔、限制或遮擋的器具。
《畫障》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纟」和「隹」。其中的「纟」是指維系的意思,「隹」表示鳥類。
在漢字中,「纟」包含三個筆畫,「隹」包含四個筆畫。
《畫障》是一個現代漢字詞語,源自于古代的文化和生活需求。在繁體字中,「畫障」是「畫障」的寫法。
在古代,《畫障》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字形演變,我們可以推測古代的寫法可能是「畫障」,它由「龍」和「豕」兩個部首組成,「龍」表示龍,「豕」表示豬。
1. 她在畫中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畫障,将場景分隔開來。
2. 這幅畫中的畫障将室内和室外區分得很清晰。
組詞:畫幅、障礙、畫室、障眼法、畫境等
近義詞:屏風、簾子、屏障、屏幕等
反義詞:透明、敞開、流動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