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焚裘的意思、焚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焚裘的解釋

(1).指 晉武帝 焚雉頭裘之事。《晉書·武帝紀》:“太醫司馬 程據 獻雉頭裘,帝以奇技異服典禮所禁,焚之於殿前。”後用作稱贊帝王抵制奢侈的典實。 唐 沉佺期 《和崔正谏登秋日早朝》:“ 河宗 來獻寳,天子命焚裘。”

(2).指 晉 羅企生 母焚羔裘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 桓南郡 既破 殷荊州 ,收 殷 将佐十許人,咨議 羅企生 亦在焉…… 桓 先曾以一羔裘與 企生 母 胡 。 胡 時在 豫章 , 企生 問至,即日焚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焚裘”是一個漢語成語,包含兩個不同的曆史典故,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區分:

一、晉武帝焚雉頭裘

典故來源:西晉時期,太醫司馬程據向晉武帝司馬炎進獻珍貴的雉頭裘(野雞毛裝飾的皮衣)。武帝認為此物屬于“奇技異服”,違背禮制,遂在殿前當衆焚燒以示節儉。
象征意義:多用于稱贊帝王抵制奢侈、崇尚簡樸的行為,體現統治者以身作則的品德。例如唐代沈佺期詩句:“河宗來獻寶,天子命焚裘”。


二、羅企生母焚羔裘

典故來源:東晉時期,羅企生被權臣桓玄殺害後,其母為表明不依附仇敵的決心,将桓玄曾贈送的羔裘(羊羔皮衣)焚燒。
象征意義:強調氣節與忠貞,表達甯舍財物也不屈從的立場,常見于描述士人或家族堅守原則的場景。


使用場景與辨析

  1. 帝王節儉:描述統治者拒絕奢靡時,多引用晉武帝典故(如政策讨論、曆史評價)。
  2. 氣節表達:涉及忠義、氣節主題時,側重羅母焚裘的故事(如文學分析、道德論述)。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晉書·武帝紀》或《世說新語·德行》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焚裘,意思是“燒毛皮的外衣”,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語。它可以表示人為了追求高尚理想而舍棄奢華享受的意願,也可以指代人為了達成目标而舍棄個人利益的決心。 拆分部首和筆畫:焚(火字旁 + 分)裘(衣字旁 + 召)。焚的部首是火,裘的部首是衣。 來源:焚裘一詞最早見于《史記·陳丞相世家》中,原文是“焚其毛而薪其脂”。之後,這個詞被廣泛用于文學作品和口語中。 繁體:焚裘(繁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焚的“火”部寫作“灬”,裘的“衣”部寫作“衤”。所以古時候的寫法類似于“灬衤”。 例句:他為了追求自己的音樂夢想,焚裘而不顧周圍的種種誘惑。 組詞:焚燒、毀裂、舍棄、追求。 近義詞:舍身、犧牲、奉獻、放棄。 反義詞:貪圖享樂、蠢動、争權奪利。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