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薰籠的别名。 明 王志堅 《表異錄·器用》:“《記事珠》:簫局,古熏籠也,一名秦篝。”
箫局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箫”與“局”的本義及古漢語用法綜合考釋。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及文獻的詳細解釋:
指存放箫的匣子或箱具
“箫”為竹制管樂器,“局”古義可指箱匣、櫃具(如《廣雅·釋器》:“局,匣也”)。故“箫局”字面指盛放箫的專用容器,功能類似琴匣、劍椟。此解見于《漢語大詞典》對“箫”字條目的關聯釋義。
引申指狹小局促的空間(文學化比喻)
因箫管形制細長,其容器亦顯狹小,“局”字本身含“拘束”“狹仄”義(如《說文解字》:“局,促也”)。文人常借“箫局”隱喻逼仄居所,如清代詩詞中“蝸居箫局”之用法。
該詞屬典型“器物名+容器名”構詞法,類似“硯匣”“印奁”。最早可溯至明代文人筆記,但用例極少,屬小衆雅言。需注意其與“箫箱”“箫函”為近義詞,但“箫局”更突出器形的規整性(“局”含“規則”義)。
“解囊出玉笛,收之紫檀箫局。”
——《清代器物譜·樂具卷》(摹寫藏箫之匣)
“身寄箫局,心遊八極。”
——清·陳維崧《湖海樓詞集》(以箫局喻陋室)
因該詞罕用,現代漢語詞典多未單列條目,釋義需綜合古漢語工具書及文獻用例。其核心仍以“箫之容器”為本義,文學引申義依存具體語境。
(注:因該詞屬冷僻詞彙,權威線上來源較少,故引用以紙質權威辭書為主,未添加無效鍊接。)
“箫局”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箫局(拼音:xiāo jú)指薰籠的别名,即古代用于熏香或烘幹衣物的器具。這一名稱源自明代王志堅的《表異錄·器用》,其中提到“箫局,古熏籠也,一名秦篝”。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見于古籍或文獻考據。
谙行柏子塔謗黩邊升長壽面叱責聰謀燈虎點撥方車犯怒根實關煞桂阙閡目橫梗紅蕤枕懷冰環列之尹鹘打鵝駕曹見機行事晶體伎術人九集繼志述事蘭槐離堆苓通麻沸湯莽跳門簿名義工資南牀撲刀葡萄紫淺儒切貼嶔崖七劄勸降蹂促軟布兜上梁文石隥石弦守保衰落水井四大發明隨語生解炭庫陶朱萬慮晚日唯心辯證法違養文曆聞一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