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補陁落迦的意思、補陁落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補陁落迦的解釋

即 普陀 。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二:“ 補陁落迦山 自 明州 定海縣 招寶山 泛海東南行,兩潮至 昌國縣 ,自 昌國縣 泛海到 沉家門 ,過 鹿獅山 ,亦兩潮至山下。”亦省作“ 補落迦 ”、“ 補陁 ”、“ 補陀 ”。 宋 陸遊 《海山》詩:“ 補落迦山 訪舊遊,菴摩勒果隘中州。” 錢仲聯 校注:“《普陀洛迦新志》卷二:‘ 普陀洛迦山 ,在 浙江 定海縣 治東百裡許海中,為《華嚴經》 善財 第二十八參 *********菩薩 説法處。’” 金 元好問 《雲岩》詩:“世外元無 種香國 ,海内真有 補陁巖 。” 清 黃宗羲 《蒼水張公墓志銘》:“公之小校降,欲生緻公以為功,與其徒數十人,走 補陀 ,僞為行腳僧。”參見“ 普陀 ”。參閱《普陀洛迦新志》卷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補陁落迦”是一個源自佛教的詞語,具有多重含義和引申義,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地理名稱與佛教聖地

  1. 本義
    該詞是梵語“Potalaka”的音譯,對應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全稱“補陁落迦山”。宋代文獻如《雲麓漫鈔》記載了其地理位置:“自明州定海縣招寶山泛海東南行,兩潮至昌國縣……至山下”。

  2. 文化意義
    在佛教經典中,補陁落迦山是觀音菩薩的道場,被視為重要的朝聖地。陸遊詩中“補落迦山訪舊遊”即指此山。

二、引申含義與象征

  1. 佛教術語的延伸
    原指佛陀所穿的樸素袈裟,後引申為形容外表平凡但内在蘊含深厚價值的人或事物。例如,看似普通的修行者可能具備超凡的智慧與德行。

  2. 注意可能的混淆
    有部分資料(如)将“補落迦”解釋為“補救已損失的事物”,但此釋義與多數權威來源不符,可能是對同形異義詞的誤讀,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補陁落迦”的核心含義需結合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補陁落迦》是一個少見且複雜的詞彙。它的意思是指為了彌補或補償某種損失或錯誤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動。拆分《補陁落迦》的部首和筆畫如下:形狀部首是“衤”(衣服的象形字),右邊是“陀”(與山有關的字),左邊是“癶”(與足有關的字)。《補陁落迦》這個詞來源不明,可能是古代文人創造出來的詞語。 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是《補陁落迦》這個詞可能不是古代的詞彙,因此無法确定它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 以下是一個使用《補陁落迦》的例句:他通過補陁落迦來修複了他的錯誤。 除了《補陁落迦》,還有一些類似意思的詞語,如“彌補”、“賠償”、“彌罰”等。 反義詞或近義詞目前暫無相關記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