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盟好的意思、盟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盟好的解釋

同盟友好。 宋 範仲淹 《奏陝西河北攻守等策》:“國家以生民之故,增物帛以續盟好。” 宋 葉適 《上孝宗皇帝劄子》:“今酋之初又議割 白溝 以南而定盟好,蓋其本謀未嘗欲於 河東 、 河北 之外越而有之也。”《三國演義》第八二回:“今 吳侯 令人為使,願送歸夫人,縛還降将,并将 荊州 仍舊交還,永結盟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盟好(méng hǎo)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國家或政治集團之間通過締結盟約建立的友好關系。以下從權威詞典與文獻角度解析其釋義及用法:


一、核心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收錄,“盟好”指通過盟誓建立的友好邦交關系,強調雙方以正式盟約(如歃血為盟)确立的政治互信與合作關系。

例證:

《三國志·吳志·周瑜傳》:“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并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将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此處“好”即暗含結盟修好之意。


二、字義溯源

  1. 盟:

    《說文解字》釋為“殺牲歃血,朱盤玉敦,以立約信”,即通過宗教儀式締結契約,具有神聖約束力。

  2. 好:

    古義為“和睦友善”,《爾雅·釋诂》注“好,和也”,引申為政治上的親善關系。

    二字組合後,特指以盟約為保障的國與國之間的戰略友好關系。


三、典籍用例

  1. 《北史·長孫晟傳》:

    “若許通盟好,即當遣送。”

    此處指突厥與隋朝通過盟約恢複邦交。

  2. 《資治通鑒·唐紀》:

    “吐蕃遣使請盟好,許之。”

    記載唐代與吐蕃以盟約維系和平交往。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
  3. 《二十四史全譯》(含《三國志》《北史》《資治通鑒》原文及譯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标注文獻版本信息以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盟好”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méng hǎo,其核心含義為同盟友好,主要用于描述雙方或多方通過結盟建立的密切友好關系。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曆史與文獻用例

  1. 宋代政治背景:範仲淹在《奏陝西河北攻守等策》中提及“續盟好”,強調通過經濟手段鞏固聯盟;葉適的《上孝宗皇帝劄子》則用“定盟好”描述邊界談判中的結盟策略。
  2. 文學引用:《三國演義》第八十二回中,東吳使者提出“永結盟好”,體現了通過歸還領土和人員維系外交關系的意圖。

使用場景

近義詞與延伸

“盟好”不僅是一個曆史詞彙,也適用于現代語境,強調通過正式或非正式盟約建立的互信與協作關系。其内涵在政治、軍事、商業等領域均有體現,需結合具體語境靈活理解。更多例句可參考。

别人正在浏覽...

拜賜之師伴音悲惶筆大如椽不主故常程量丑汙舛張辭句蔥郁登科甲登盈杜門自絕放盤非橫風雩拱伏公選國輔橫生枝節紅十字會花見羞貨本禍苗琥珀假門假事講授校對交積假途老稚涼闇莽浪門齒牛脂彷佛攀藤攬葛乞籴齊娥棄舊绮食取納三答不回頭,四答和身轉散片僧道山高不遮太陽山木自寇慎守詩圖詩燕說得殄滅外難穩善五明馬烏衣瑕點骧首孝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