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步繩趨的意思、尺步繩趨的詳細解釋
尺步繩趨的解釋
謂行有準繩,循法度。 清 馮桂芬 《複莊衛生書》:“以彼其文,豈不周規折矩,尺步繩趨,佳乎否乎?”
詞語分解
- 尺的解釋 尺 ǐ 中國市制長度單位(亦稱“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漢時一尺等于.米,今三尺等于一米):尺素(.一尺長的白絹,借指小畫幅;.書信)。尺短寸長。尺牍。 量長度的器具:竹尺。 像尺的東西:鐵尺。仿尺。
- 趨的解釋 趨 (趨) ū 快走:趨走。趨進。趨前。趨奉。趨翔(快走像鳥展翅飛翔)。趨炎附勢(奔走于權貴,依附有權勢的人)。趨之若鹜(像野鴨子一樣成群地争着去,含貶義)。 歸向,情勢向着某方面發展:趨向。趨勢。大
網絡擴展解釋
“尺步繩趨”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說明:
一、基本解釋
- 拼音:chǐ bù shéng qū(部分文獻中亦作“繩趨尺步”,拼音為shéng qū chǐ bù,兩者含義相同)。
- 釋義:比喻行為嚴格遵守法度,循規蹈矩,不敢逾越。“繩”和“尺”原為木工工具(校直、測量用),引申為規範;“趨”指快步走,“步”指行走,合指舉止合乎規矩。
二、出處與用法
- 曆史來源:
- 最早可追溯至宋代蘇洵《廣士》:“繩趨尺步,華言華服者,往往反擯棄不用。”。
- 清代馮桂芬《複莊衛生書》中亦用“尺步繩趨”形容文章嚴謹:“以彼其文,豈不周規折矩,尺步繩趨?”。
- 感情色彩:中性或略帶貶義,多用于形容過于拘泥形式、缺乏變通的行為。
三、近義詞與擴展
- 近義詞:循規蹈矩、規行矩步。
- 反義詞:放蕩不羁、離經叛道(需結合語境推測,搜索結果未明确提及)。
四、例句參考
- 清代文人評價文章:“周規折矩,尺步繩趨,佳乎否乎?”。
- 形容行為謹慎:“他做事如尺步繩趨,雖無大錯,卻難有創新。”。
五、注意事項
該成語與“繩趨尺步”為同源異序詞,含義一緻,可互換使用。使用時需結合語境判斷褒貶傾向,避免誤用。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尺步繩趨是一個含有深意且形象的成語,意為掌握尺度,步伐有序,能夠趨于正确的方向。下面為你提供有關尺步繩趨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尺步繩趨由尺、步、繩、趨四個字組成。
尺字的部首是屍,總筆畫為四畫。
步字的部首是止,總筆畫為七畫。
繩字的部首是纟(糾),總筆畫為十二畫。
趨字的部首是走,總筆畫為十一畫。
來源
尺步繩趨這個成語來源于《論語·為政篇》:“鑿井而堙,掘井而崩,桴鼓而無聲,大匠千日,居肆必有鐘。” 孔子用這個成語來形容行事必須謹慎,提醒人們在各種活動中要注重細節和規範,不能草率行事。
繁體
在繁體字中,尺步繩趨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尺、步、繩、趨這四個字的形狀有所不同,但意義和拼音相同。
例句
他在這個決策中非常尺步繩趨,處理問題非常得當。
組詞
尺尺步步、繩繩如懷、趨于上進。
近義詞
審慎、謹慎、慎重。
反義詞
輕率、草率、馬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