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牛的意思、馬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牛的解釋

(1).馬和牛。《書·費誓》:“無敢寇攘,踰垣牆,竊馬牛。” 唐 韓愈 《獲麟解》:“然麟之為物,不畜於家,不恒有於天下,其為形也不類,非若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

(2).牛馬。比喻迫于生活供人驅使從事艱苦勞動的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仇大娘》:“尊堂病廢,不能理家人生産;弟坐食,一無所操作,賢夫婦何為作馬牛哉!” 蔣智由 《有感》詩:“凄涼讀盡 * 史,幾箇男兒非馬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馬牛"一詞在漢語詞典中主要有兩層含義:

一、牲畜指代義 作為名詞性短語,"馬牛"合稱可泛指畜力動物,常見于古代文獻指代農耕社會的生産工具。如《周禮·夏官》記載"馬牛車辇,會其財用",此處"馬牛"代表運輸類牲畜。

二、文化引申義 該詞在成語"馬牛其風"中衍生出特殊語義,典出《左傳·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此處的"風馬牛"比喻事物間毫無關聯性,後簡化為"馬牛"代指互不相幹的事物,如宋代陸遊詩句"死生雖異世,此意未應殊。馬牛猶自達,肝膽欲誰付"即沿用此典。

現代漢語中,"馬牛"作為獨立詞彙使用頻率較低,主要保留在"風馬牛不相及"成語中,常見于書面語強調事物間缺乏關聯性。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其标注為"古代泛指牲畜",并注明該詞在當代多用于特定語境或成語引用。

網絡擴展解釋

“馬牛”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重含義,可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指代動物
    指“馬”和“牛”兩種牲畜。例如《書·費誓》中“無敢寇攘,踰垣牆,竊馬牛”即為此意。唐代韓愈的《獲麟解》也提到“非若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強調其自然屬性。

  2. 比喻辛勤勞動者
    用于形容被迫從事艱苦勞動、供人驅使的人。如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仇大娘》中“賢夫婦何為作馬牛哉”即表達此意。

二、成語與延伸用法

  1. “風馬牛不相及”
    源自《左傳》,字面指馬與牛不同類,引申為事物之間毫無關聯。例如:“企業家的提問和諾獎得主的回答出現‘風馬牛不相及’的情況”。

  2. 象征努力與奉獻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提到“馬牛”可比喻勤奮努力、不怕吃苦的人,如“馬牛象征着速度與耐力,形容堅持不懈的工作态度”。

三、注意事項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如、2、6)。

别人正在浏覽...

阿鵲暴诃薄利蒼赤常象馳射愁人出規棰殺殆危大有徑庭簟紋如水翻山越嶺夫差浮葉弓勢勾神捍馬核問怙帱嚼齒甲烷靜坊橛痿讵幾開金橋豤款牢棧類祠連氣劉仙掌龍星埋缊馬将牌馬印美秀抹丢抹鬼臉淖沙普渡衆生蒲萄宮起柩寝不聊寐青田凍瓊華宴色藝雙絕商氣審信拾遺舒遲聳壑昂霄天一條流退負蜿蟺惘惘完局微微了了小谪心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