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索的意思、布索的详细解释
布索的解释
布制的绳。《后汉书·杨琁传》:“以排囊盛石灰於车上,繫布索於马尾……因以火烧布,布然马惊。”
词语分解
- 布的解释 布 ù 棉、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布匹。布帛。布衣。 古代的一种钱币。 宣告,对众陈述:宣布。发布。布告。开诚布公(推诚相见,坦白无私)。 分散到各处:散布。遍布。星罗棋布。 流传,散播
- 索的解释 索 ǒ 大绳子或大链子:索子。索道。钢索。绞索。线索。 搜寻,寻求:索引。思索。搜索。探索。 讨取,要:索还。索求。索取。勒索。 尽,毫无:索然无味。 单独:离群索居。 姓。 笔画数:; 部首:糸;
网络扩展解释
“布索”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出处可综合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布索指用布制成的绳索,主要用于古代特定场景。根据《后汉书·杨琁传》记载,布索曾被用于军事策略中:将装满石灰的布袋系于马尾,点燃布索后,利用受惊的马匹制造混乱。
出处与典故
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杨琁传》:
“以排囊盛石灰于车上,繫布索於马尾……因以火烧布,布然马惊。”
此战术通过燃烧布索引发马匹惊慌,达到冲散敌军的效果,体现了古代战争中利用简易材料的智慧。
延伸说明
- 材质特性:布制绳索相比草绳或麻绳更柔软,但易燃,因此在特定场景(如火攻)中具有实用性。
- 现代应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该词,仅在历史文献或古文研究中出现。
若需进一步了解《后汉书》相关典故,可查阅、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布索(bù suǒ)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动词,意思是查找、搜寻、寻求等。下面是有关布索的其他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布索的偏旁部首是“巾”(jīn),共有6个笔画。
来源:布索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巷伯》一诗中,形容经过密林寻找的情景。
繁体字:布索的繁体字为「佈索」。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中,布索的写法并不完全一样。比如在清代的《字林》中可以见到将布索写作「佈索」。
例句:请问你能帮我布索一下这本书在哪里吗?
组词:布告,布置,搜寻,寻求
近义词:寻找,查找,搜索
反义词:舍弃,放弃,忽略
希望以上的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