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刀俎的意思、刀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刀俎的解釋

[butcher's knife and chopping block] 刀和砧闆,原為宰割的工具,比喻宰割者或迫害者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史記·項羽本紀》

詳細解釋

(1).刀和砧闆。宰割的工具。《史記·項羽本紀》:“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韓詩外傳》卷八:“三公之位,我知其貴於刀俎之肆矣;萬鐘之祿,我知其貴於屠羊之利矣。” 韓瀚 《山河曲·西北坡》:“天将曙,告英雄将士,糖彈殺6*人勝刀俎。”

(2).宰割。 清 遯廬 《童子軍·謀劫》:“難道轟轟烈烈的大丈夫,平白地受人刀俎麼!”

(3).喻極危險的境地。 清 錢謙益 《繼母吳氏加贈淑人制》:“付餘年於血淚之内,九死而一生;出遺孤於刀俎之中,再世而一息。”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刀俎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刀俎"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刀"和"俎"兩個單字組成,其核心含義指古代用于切割食物的刀具和砧闆。在現代漢語中,它更常用于比喻意義,指代宰割者或迫害者,象征着任人宰割的被動處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 字面本義

  1. 刀 (dāo):指切割用的利器。
  2. 俎 (zǔ):指古代祭祀或宴飨時用來放置、切割肉類食物的長方形砧闆,通常為木制,有時有四足。
    • 組合義:"刀俎"字面意思就是切肉用的刀和墊肉用的砧闆,是古代廚房或祭祀場合必備的器具組合,用于處理牲體或食物。

二、 比喻意義(常用義) "刀俎"最常見的用法是作為一個整體,出現在"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或類似表述如"任人宰割")這個經典比喻中:

  1. 宰割者/迫害者的象征:"刀俎"在這裡比喻掌握生殺予奪大權、可以任意處置他人的人或勢力。他們是主動的施害方。
  2. 掌控與壓迫的象征:它象征着一種絕對的、不容反抗的控制力和壓迫性力量。
  3. 危險處境的象征:對于處于"魚肉"位置的人來說,"刀俎"代表着隨時可能降臨的危險、災禍或任人擺布的悲慘境地。

三、 詞源與典故 "刀俎"的比喻用法源遠流長,其經典意象主要固化于著名的曆史典故:

四、 現代用法 在現代漢語中:

  1. 主要用其比喻義:單獨使用"刀俎"或構成"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短語,形容一方完全受制于另一方,毫無反抗能力,面臨被欺淩、迫害或控制的處境。常用于描述政治鬥争、商業競争、社會壓迫等場景中弱勢方的境況。
  2. 文學性與警示性:該詞帶有強烈的文學色彩和警示意味,強調形勢的危急和力量的懸殊。
  3. 字面義極少單獨使用:在現代日常語境中,很少單獨使用"刀俎"來指代實際的刀和砧闆,除非在特定的曆史、文化或文學描寫中。

"刀俎"一詞,源于古代切肉的工具組合(刀和砧闆)。其核心生命力在于其深刻的比喻意義,源自《史記·鴻門宴》的經典典故。它象征着掌控生殺大權的迫害者、宰割者,以及其所代表的絕對壓迫力量和危險處境,常與"魚肉"對舉,構成"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固定表達,用以形容任人宰割、無力反抗的被動局面。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主要保留和使用的正是這一層比喻含義。

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刀俎”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āo zǔ,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定義


二、出處與典故


三、詞性與結構


四、現代用法

  1. 文學語境:用于描述權力壓迫或生死攸關的處境,如“糖彈殺人勝刀俎”(韓瀚《山河曲》)()。
  2. 日常表達:常見于成語“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強調被動受制的局面()。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語義演變,可參考《漢語辭海》或《史記》相關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拔叢白玉玺笆茅蚌研北阮本惠辯護士撤換程糜笃敬鳳狂龍躁分洪奮迹槁薦挂毂詭故海岸帶皡天弘一呼紅叫六夥子胡越同舟降真香誡勅酒婦積願巨川纩綿闚尋廓清襕裙雷居士捩轉領導淩雲溜急能伸能屈怒火鵬飈匹居七科谪穑夫閃走時憲術樹兵舒和説天隨伴遢伎兒跳還停絶頹阙蜿蜷煨烤務光相墓詳許峽紙洩洩沓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