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ne] 青翠的松樹
(1).蒼翠的松樹。《漢書·賈山傳》:“﹝ 秦 ﹞為馳道於天下……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築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 南朝 梁 劉孝标 《廣絕交論》:“援青松以示心,指白水而旌信。” 唐 皎然 《短歌行》:“蕭蕭煙雨九原上,白楊青松葬者誰。” 明 賈仲名 《金安壽》第二折:“你止不過掘黃精和土斵,砍青松帶葉燒。”
(2).喻指堅貞不移的志節。因松樹四季常青,故雲。 唐 李白 《古風》之二十:“勗君青松心,努力保霜雪。” 宋 張耒 《初到都下供職寄黃九》詩:“何以洗我心,望君青松姿。”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二四:“青松心事成無賴,隻閲前山野燒痕。”
“青松”一詞的解釋可從字面含義、植物特性及文化象征三個層面綜合分析:
基本詞義
植物學特征
文化象征意義
詩歌意象 陳毅1960年所作《青松》最具代表性,通過雪壓松枝的場景,贊頌逆境中堅守理想的精神,成為特定時代的精神圖騰。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松樹品種或詩歌創作背景,可參考植物圖鑒或《陳毅詩詞選集》。
青松一詞是指常綠的松樹,形容其樹幹和枝葉呈現出深綠色。青松也常用于比喻有堅韌品質的人或事物。
青松的部首是木(木字旁),它的總筆畫數為9。
青松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史記·盧生鲋列傳》中,有一句“遠在青松之下,近乎梓澤之上”,形容盧生的高尚品質。後來,青松逐漸演變為形容堅韌不拔、頑強不息之意。
青松的繁體字為「靑松」。
在古代,青松的寫法為「福松」或「魵松」。
1. 他像一棵青松,經受住了許多困難和挑戰。
2. 青松般堅毅的品質讓他在逆境中脫穎而出。
1. 青松石:一種顔色呈深綠的寶石。
2. 青松歲月:指年輕時充滿朝氣和活力的時期。
3. 青松挺翠:形容景物青翠繁茂。
1. 松柏:也指松樹,形容堅韌不拔的品質。
2. 堅韌:形容頑強、不屈不撓。
柔弱:相對于堅韌、剛強,形容軟弱、缺乏抵抗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