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文鼠的意思、豹文鼠的詳細解釋
豹文鼠的解釋
即鼮鼠。因身有豹文,故名。《爾雅·釋獸》:“豹文,鼮鼠。” 郭璞 注:“鼠文采如豹者。 漢武帝 時得此鼠,孝廉郎 終軍 知之,賜絹百匹。” 宋 王楙 《野客叢書·豹文鼮鼠》:“考 前漢 諸書,不聞 終軍 有此事。讀 後漢 《竇攸家傳》:‘ 光武 宴百僚於 雲臺 ,得豹文之鼠,問羣臣,莫知之。惟 竇攸 曰:“此鼮鼠也。”詔問所出,曰:“見《爾雅》。”驗之果然。賜絹百匹,詔公卿子弟就 攸 學《爾雅》。’是以 徐陵 《謝啟》曰:‘雖 賈逵 之頌神爵, 竇攸 之對鼮鼠……方其寵錫,獨有光前。’得非即此事而誤以為 終軍 乎?”按,當以《窦攸家傳》所載為是。 唐 李商隱 《贈送前劉五經映三十四韻》:“驚疑豹文鼠,貪竊虎皮羊。”參閱 清 臧琳 《經義雜記·窦攸辨豹文鼠》。
詞語分解
- 豹的解釋 豹 à 哺乳動物,能上樹,常捕食鹿、羊、猿猴等,毛皮可制衣、褥:豹頭環眼(形容人面目威嚴兇狠)。未窺全豹。 姓。 筆畫數:; 部首:豸; 筆順編號:
- 文鼠的解釋 毛色如豹之鼠。 清 吳偉業 《贈遼左故人》詩之四:“垂來文鼠裝綿暖,射得寒魚入饌鮮。” 清 徐芳 《<書影>序》:“夫文鼠之異,彭猴之怪, 終軍 、 陸敬叔 識之。”按,《爾雅·釋獸》:“豹文鼮鼠
網絡擴展解釋
豹文鼠,又稱“鼮鼠”或“豹鼠”,是一種小型齧齒類動物,其名稱源于其獨特的毛色花紋。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與别稱
豹文鼠是鼮鼠的别稱,因背部有類似豹紋的黑黃相間條紋而得名。在動物學中,它也被稱為“花松鼠”或“隱紋花松鼠”,屬齧齒目松鼠科。
二、形态特征
- 體型:體長約10厘米,尾長與體長相近。
- 毛色:全身灰褐色,背中央有黑色縱紋,兩側為淺黃色條紋,形成“豹文”圖案。
三、生态習性
- 栖息環境:樹栖生活,主要分布于中國河南、甘肅、河北及南方各省。
- 食性:以林木種子、果實及昆蟲為食,偶見于農田或果園,可能對農作物造成一定危害。
四、曆史與文化關聯
- 文獻記載
最早見于《爾雅·釋獸》,記載漢武帝時期終軍因辨識此鼠而受賞,東漢窦攸亦因熟知《爾雅》而辨明豹文鼠。
- 成語引申
在文學中,“豹文鼠”被引申為形容文采出衆之人,但此用法較少見。
五、學術意義
古代學者如郭璞、洪亮吉等曾以豹文鼠為例,強調考據之學的重要性。現代動物學考證認為,豹文鼠實為松鼠科花松鼠屬物種。
以上内容綜合了動物學特征、曆史典故及文化引申義,更多細節可參考《爾雅》及相關生物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豹文鼠》一詞意思
豹文鼠(bào wén shǔ)是一個漢字詞組,意為“斑紋相似于豹的老鼠”。這個詞描述了老鼠的外觀特征,具有一定的比喻意味。
拆分部首和筆畫
《豹文鼠》由三個漢字組成:豹(bào),文(wén),鼠(shǔ)。其中,豹部首為豸,文部首為文,鼠部首為鼠。根據筆畫計算,豹字有11畫,文字有4畫,鼠字有13畫。
來源和繁體
《豹文鼠》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或民間傳說。在繁體字中,豹文鼠的寫法為「豹紋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代寫法,「豹文鼠」的字形可能會稍有差異,但整體意義相同。
例句
1. 這隻老鼠的斑紋真的很像豹文鼠。
2. 我家地下室住進了一隻豹文鼠,吓得我全家人都不敢下去。
組詞
與「豹文鼠」相關的組詞有:
- 老鼠
- 自然
- 斑紋
- 豹紋
- 動物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豹紋老鼠
反義詞:普通老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