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膠與漆。亦指黏結之物。《孫子·作戰》:“千裡饋糧,則内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唐 杜甫 《夔府書懷四十韻》:“田父嗟膠漆,行人避蒺藜。”
(2).比喻事物的牢固結合。《韓非子·安危》:“ 堯 無膠漆之約於當世而道行, 舜 無置錐之地於後世而德結。”《韓詩外傳》卷四:“夫習之於人微而著,深而固,是暢於筋骨,貞於膠漆。”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中》:“編簡一定,膠漆不移。”
(3).比喻情誼極深,親密無間。 漢 鄒陽 《獄中上書》:“感於心,合於意,堅如膠漆,昆弟不能離,豈惑於衆口哉!” 唐 白居易 《和<寄樂天>》:“賢愚類相交,人情之大率;然自古今來,幾人號膠漆?”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白居易》:“與 元稹 極善膠漆,音韻亦同。” 李光 《将遊燕薊留别秋葉仍用前韻》之二:“兩點 金 焦 雙血淚,悠悠膠漆説 雷 陳 。”
“膠漆”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其解釋可綜合如下:
字面意義
指膠和漆兩種黏性極強的物質,常用于黏合器物或作為塗料。例如《孫子·作戰》中提到“膠漆之材”,強調其作為材料的實用性。
比喻意義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文獻例證,可參考《韓非子》《孫子兵法》等古籍原文,或查閱、9中的具體引文。
膠漆是指一種能夠塗覆在物體表面上形成保護膜的塗料。它由不同的溶劑和樹脂組成,常用于裝飾和保護木材、金屬和其他材料的表面。
膠漆的拆分部首是⺮(竹字頭)。它的筆畫數是12畫。
“膠漆”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卷二十一上》中。古人用竹材煉制而成的膠汁來塗抹物品表面,以達到防腐防潮的作用。後來隨着科技的發展,膠漆逐漸演變成了一種混合物,用來裝飾和保護各種物體。
繁體字“膠漆”保留了原始漢字的形态,使用了較多的筆畫,但字形與簡體字“膠漆”基本相同,隻是變化在于字形的書寫方式上。
在古代,漢字“膠漆”并非完全一樣的寫法。其中,膠的古字形為“膠”,漆的古字形為“漆”。盡管字形上有所不同,但這些字都指代了塗覆在物體表面的液體。
1. 他用膠漆精心塗抹家具,使它們更加光亮。
2. 這幅畫的表面經過膠漆處理,防止了顔料的褪色。
1. 木膠:用于粘接木材的膠水。
2. 漆器:用膠漆作為裝飾和保護材料的器皿。
3. 塗漆:将膠漆塗抹在物體表面。
1. 油漆:也是一種塗料,用于裝飾和保護物體表面。
2. 塗料:廣義上指用于塗覆物體表面的材料。
1. 褪色:指顔料或塗料的色彩逐漸消退。
2. 剝落:指塗料或塗層從物體表面脫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