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膠漆的意思、膠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膠漆的解釋

(1).膠與漆。亦指黏結之物。《孫子·作戰》:“千裡饋糧,則内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唐 杜甫 《夔府書懷四十韻》:“田父嗟膠漆,行人避蒺藜。”

(2).比喻事物的牢固結合。《韓非子·安危》:“ 堯 無膠漆之約於當世而道行, 舜 無置錐之地於後世而德結。”《韓詩外傳》卷四:“夫習之於人微而著,深而固,是暢於筋骨,貞於膠漆。”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中》:“編簡一定,膠漆不移。”

(3).比喻情誼極深,親密無間。 漢 鄒陽 《獄中上書》:“感於心,合於意,堅如膠漆,昆弟不能離,豈惑於衆口哉!” 唐 白居易 《和<寄樂天>》:“賢愚類相交,人情之大率;然自古今來,幾人號膠漆?”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白居易》:“與 元稹 極善膠漆,音韻亦同。” 李光 《将遊燕薊留别秋葉仍用前韻》之二:“兩點 金 焦 雙血淚,悠悠膠漆説 雷 陳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膠漆(jiāo qī)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豐富文化内涵的複合詞,本義指膠與漆兩種粘合物,引申為關系緊密牢固、不可分離的象征。以下從詞典釋義與文學意象兩方面解析:


一、本義:實物屬性

  1. 膠與漆的物理特性

    膠(動物皮骨熬制的粘合劑)與漆(樹脂塗料)在古代均為重要的粘合材料,特性相似,均具強附着性。《說文解字》釋“膠”為“昵也,作之以皮”,指其粘合作用;漆則因防腐、耐磨被廣泛用于器物塗裝。二者結合時,黏着力極強,如《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載:“感于心,合于行,親于膠漆。”


二、引申義:文化象征

  1. 喻情感深厚

    古人以“膠漆相投”形容友情或愛情堅不可破。東漢陳重與雷義交誼至厚,時稱“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後漢書·獨行列傳》),成為典範。

    文學用例:

    杜甫《憶昔》詩:“宮中聖人奏雲門,天下朋友皆膠漆。”

  2. 指君臣或人際關系的緊密

    漢代典籍常以“膠漆”喻君臣相得,如《漢書·中山靖王劉勝傳》:“君臣相保如膠漆。”後泛化形容任何牢不可破的關系。


三、權威辭書釋義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說文解字注》,許慎撰/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

(注:因未檢索到可引用的線上詞典鍊接,來源僅标注權威紙質辭書名稱。)

網絡擴展解釋

“膠漆”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其解釋可綜合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意義
    指膠和漆兩種黏性極強的物質,常用于黏合器物或作為塗料。例如《孫子·作戰》中提到“膠漆之材”,強調其作為材料的實用性。

  2. 比喻意義

    • 事物的牢固結合:如《韓非子·安危》中“堯無膠漆之約于當世而道行”,比喻事物間緊密不可分的聯繫。
    • 人際關系的親密無間:形容情誼深厚,如鄒陽《獄中上書》中“堅如膠漆,昆弟不能離”。

二、出處與典故

  1. 古籍引用
    • 《孫子兵法》提到膠漆是戰争物資之一,凸顯其重要性。
    • 杜甫詩句“田父嗟膠漆”以膠漆黏性暗喻民生疾苦。
    • 白居易詩中用“膠漆”形容與元稹的深厚友誼。

三、使用場景

  1. 文學表達:多用于詩詞、散文中,增強情感或事物關聯性的描寫。
  2. 日常語境:可形容友情、愛情或合作關系緊密,如“情同膠漆”。

四、補充說明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文獻例證,可參考《韓非子》《孫子兵法》等古籍原文,或查閱、9中的具體引文。

别人正在浏覽...

不曉事籌幹闖蕩牀帷打灰堆呆子洞虛蠹編獨根苗泛滟發轫之始紛嘩佛郎機炮扶危翼傾蛤灰宮室過目成誦寒突鶴汀換手昏聩斛觫講情艱季鑒照焦熬投石絞讦積貨居艱可意種空談快意礦務困敝來往往琅簡禮酒林業劉琨舞龍公摩托艇木老鵶内科歐元牆屋遷廟缺吃少穿冗積砂鍋砸蒜聲門生全使屬順風使舵送亡退磨王世子武功鄉姑鄉評鄉約長邪剌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