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副葉 ”。書籍正文前後附帶的書頁。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讀書題識》:“書前後副葉上必有字,或記書所從來,或紀它事,往往滿幅。” 清 徐康 《前塵夢影錄》卷上:“副葉亦用 宋 紅筋羅文,質薄而靭。” 魯迅 《華蓋集·忽然想到二》:“較好的 中國 書和西洋書,每本前後總有一兩張空白的副頁,上下的天地頭很寬。”
“副頁”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ù yè,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指書籍正文前後附帶的輔助性書頁,通常包含注釋、附錄、索引等内容,屬于次要部分。在成語中,也用來比喻輔助或次要的事物或信息。
結構定位
副頁位于書籍正文前後,可能包括封面後的空白頁、目錄、前言、版權信息等,部分古籍中還會記錄書籍來源或相關雜事。
功能特點
曆史淵源
該詞可追溯至古代紙質書籍。例如明代《客座贅語》提到“書前後副葉上必有字”,清代《前塵夢影錄》也記載了副頁的材質與用途。
綜合漢典、查字典等資料,副頁的核心定義始終圍繞“書籍正文的附帶部分”,兼具實用功能與文化隱喻。
副頁指的是在出版物中附加的一頁,用以補充或擴展内容。
副頁的部首是頁,筆畫數為5。
副頁一詞是由“副”和“頁”兩個字組成。其中,“副”的意思是附加的,補充的,而“頁”則表示書頁。因此,副頁的含義就是附加在書頁後面的頁。
副頁的繁體字為「附頁」。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副頁的寫法和現代相似,使用的字形與現代漢字相近。
1. 這本圖書的副頁内容包含了更詳細的解讀和分析。
2. 請注意閱讀副頁,其中有一些重要的補充信息。
副頁的相關詞彙組合包括:副頁碼、副頁内容、副頁标題等。
與副頁意思相近的詞彙有:附加頁、附頁、附錄等。
與副頁意思相反的詞彙主要是:正文、首頁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