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清儉的意思、清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清儉的解釋

清廉儉樸。《後漢書·蔡茂傳》:“﹝ 茂 ﹞代 戴涉 為司徒,在職清儉匪懈。” 唐 朱慶馀 《送璧州劉使君》詩:“知君素清儉,料得卻來貧。”《明史·暴昭傳》:“﹝ 暴昭 ﹞耿介有峻節,布衣麻履,以清儉知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清儉是漢語中由"清"與"儉"構成的複合詞,具有以下三層核心含義:

一、詞源構成 "清"本義指水澄澈,《說文解字》釋為"朗也,澄水之貌";"儉"在《爾雅》中訓作"約也",指用度節制。二字組合最早見于《後漢書·蔡邕傳》"清儉奉公"的記載,構成品行評價的固定搭配。

二、語義演變

  1. 本義層面:指物質生活的清廉節儉。《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第5卷第1083頁明确标注其基本義為"清廉儉樸",如《宋史·王旦傳》載"旦清儉自持,家無餘財"。
  2. 引申層面:發展出精神境界的純淨克制義,《辭源》(修訂本)指出其可喻指"心志的清明簡約",如明代張岱《陶庵夢憶》中"其人居止清儉,不染俗塵"的用法。
  3. 現代用法:在普通話體系中被收錄為正式詞彙,《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1074頁标注為形容詞,釋義包含物質與精神雙重維度的節制狀态。

三、語用特征 該詞常見于人物品評語境,多與"生活""作風""品行"等詞語搭配,如"清儉持家""清儉作風"。其近義詞包括"清寒""簡樸",反義詞則有"奢靡""浮華"等。語體色彩偏書面化,多用于正式場合的德行表述。

(參考資料:《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辭源》修訂本)

網絡擴展解釋

“清儉”是一個漢語成語,由“清”和“儉”二字組成,主要形容人的品德和行為,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清儉”指生活簡樸、節儉,同時蘊含清廉正直的品德。它強調物質生活的樸素與精神層面的廉潔相結合。

2.字義分解

3.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人物品質,尤其是官員或曆史人物的德行。例如:

4.近義與反義

“清儉”不僅體現物質生活的節制,更包含道德層面的自律,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推崇的美德之一。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用例,可參考《後漢書》《明史》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筆硯逼桚産後熱傳福祠主打飽嗝兒膽壯心雄大亞灣核電站電教低服發天葩風力風磨服勞甘茶剛忿感授圪針觀隅反三孤魂庪縣骨相圜土江西省漿液建繕結夥瘠墨金剛座九丹昆孫令士亂獘馬将漫污梅勒額真面謀牛勁配方皮屐辟選破柴都前不巴村,後不着店牽目齊齒沁人心腑趨隅仁良日新月著山島石黛宿瑕透熟威顯梧鼠技窮先壟險舋逍遙巾稀稠新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