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服勞的意思、服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服勞的解釋

服事效勞。《書·君牙》:“惟乃祖乃父,世篤忠貞,服勞王家。” 孔 傳:“服事勤勞王家。” 宋 曾鞏 《侍中制》:“比回翔於禁闥,遂更踐於樞庭,閲歲已深,服勞惟舊。”《天雨花》第四回:“禦史笑道:‘此女是我學生,理當服勞筆墨。’” 魯迅 《書信集·緻李秉中》:“ 長吉 詩曰:‘己生須己養,荷擔出門去。’隻得加倍服勞,為孺子牛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服勞”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承擔勞役、從事體力勞動或服務性工作。它強調個人對職責、義務或社會要求的服從與付出。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1. 承擔勞役或體力勞動

    指從事辛苦的體力工作或履行指定的勞役義務。

    例: 《周禮·地官·闾師》中“凡任民……任農以耕事,貢九谷;任圃以樹事,貢草木;任工以饬材事,貢器物;任商以市事,貢貨賄;任牧以畜事,貢鳥獸;任嫔以女事,貢布帛;任衡以山事,貢其物;任虞以澤事,貢其物。” 其中“任”即包含“服勞”之意,指各司其職,承擔相應勞作。

  2. 履行服務性職責

    引申為服務于尊長或上級,如子女侍奉父母、臣子效忠君主。

    例: 《禮記·内則》載:“五十始衰,六十非肉不飽,七十非帛不暖……孝子之身終其身也。” 子女為父母“服勞”涵蓋生活照料與精神奉養。


二、詞源與結構分析


三、曆史語境中的使用

  1. 家庭倫理

    子女為父母“服勞”是孝道核心,如《論語·為政》:“有事,弟子服其勞。”

    來源:朱彬《禮記訓纂》(中華書局,1996年整理本)引述先秦禮制。

  2. 社會制度

    周代“九職任萬民”制度中,庶民需依身份服特定勞役(如農耕、手工業)。

    來源:孫诒讓《周禮正義》(中華書局,1987年點校本)對“任民”職責的考釋。

  3. 政治義務

    臣子為君主“服勞”體現忠義,如《尚書·說命》:“朝夕納誨,以輔台德。”

    來源:孔穎達《尚書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影印本)注“納誨”含谏言與效力之義。


四、與現代詞彙的關聯

“服勞”語義部分保留于“服役”(承擔兵役、公益勞動)及“服務”(提供勞動或幫助),但古義更強調被動服從性,現代用法則側重主動貢獻。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服勞”詞條釋義:“從事勞作;服侍。”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版,第6卷第1352頁。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引《周禮》《禮記》用例,釋為“效力,服務”。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4年修訂版,第398頁。

  3.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

    對“服”“勞”二字的形義考據。

    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影印經韻樓刻本。

(注:因古籍原版無線上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權威版本;現代詞典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網絡版部分開放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

“服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服事效勞”,即通過勞動或服務為他人或機構效力。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通過實際行動為他人提供勞動或服務,常見于傳統文獻中。例如《尚書·君牙》提到“服勞王家”,即指為王室效勞。

  2. 詞源與演變

    • 古代用法:最初多用于描述對君主、朝廷的效忠,如宋代曾鞏《侍中制》中“服勞惟舊”,強調長期為朝廷服務。
    • 擴展語境:後世逐漸延伸至一般性服務關系,如《天雨花》中“服勞筆墨”指學生為老師處理文書工作,魯迅書信中也用“服勞”表達為家庭盡責。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效勞、服侍、侍奉。
    • 反義詞:怠工、推诿。
  4. 現代適用性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尚書》《曾鞏文集》等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碑銘标底冰蟲兵喪初露鋒芒黜羨遺華爨竈鹾綱當駕蛋圓大遷東不識俯沖改析工作台光複舊物扈翌将意尖松松進驅廄将爵羅考生潦旱楞伽麗康落氣埋銘麥信美觀夢溪腼顔妮婢齧臂之好偏智貧而樂道迫淫蒲蘇籤廳啟導颀偉榷署三登掃迳沈郎申主十二卿事務員手車霜涉送配宿田翁他腸提純通線王猷萬馬齊瘖帏薄危岩洩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