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破柴都的意思、破柴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破柴都的解釋

五代 時 後蜀 軍隊的一種稱號,其兵士涅面成斧形。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一:“ 蜀 人爨薪,皆短而麤,束縛齊密,狀若大餅餤,不可遽燒,必以斧破之,至有以斧柴為業者。 孟蜀 時, 周世宗 志欲取 蜀 , 蜀 卒涅面為斧形,號‘破柴都’。”按, 周世宗 , 柴 姓,故以“破柴”為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破柴都”是五代十國時期後蜀軍隊的特殊稱號,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後蜀(934-966年)的一支軍隊,士兵面部刺青為斧形,以此象征對抗後周世宗柴榮的軍事意圖。名稱中的“破柴”暗指摧毀柴氏政權(即後周),而“都”是古代軍隊編制單位。

二、曆史背景

  1. 命名來源
    後周世宗柴榮曾計劃攻伐後蜀,蜀軍為表抵抗決心,在士兵臉上刺斧形圖案,稱“破柴都”。“破柴”即針對柴榮姓氏的隱喻。
  2. 文獻記載
    宋代陸遊《老學庵筆記》提到,蜀人砍柴時需用斧劈開粗短木柴,後引申為軍隊稱號,暗含“劈柴(破柴)”與“破周”的雙關含義。

三、其他解釋辨析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成語,表示“不畏艱難、勇往直前”,但此說法缺乏可靠曆史依據,可能與原意混淆。建議以五代軍事術語的釋義為準。

四、綜合考據

該詞反映了古代戰争中的心理戰術與符號象征,結合曆史事件(後周與後蜀對峙)和民俗文化(面部刺青)雙重背景,是研究五代軍事史的重要案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老學庵筆記》原文或《十國春秋》等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破柴都的意思

破柴都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木柴破損、殘破的樣子。這個詞語常用于描述破爛不堪的木柴。

拆分部首和筆畫

破柴都的部首是石,總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破柴都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物》一篇中,是莊子用來形容一種破舊不堪的木柴的狀态。

繁體

破柴都的繁體字為「破柴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破柴都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具體的寫法可能因時代和地域而異。

例句

1. 屋外的破柴都倒在地上,沒有人再用它們來取暖。

2. 他手中的那把斧子已經鋒利鈍,隻能用來劈砍破柴都。

組詞

破舊、柴火、木柴。

近義詞

破敗、破破爛爛、殘破。

反義詞

完好、完整、完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