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前不巴村,後不着店的意思、前不巴村,後不着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前不巴村,後不着店的解釋

見“ 前不着村,後不着店 ”。

專業解析

“前不巴村,後不着店”是一個常用的漢語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種孤立無援、進退兩難的處境。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成語釋義

指所處位置偏僻荒涼,既靠近不了前方的村落,也抵達不了後方的客店。比喻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缺乏必要的幫助或依托。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該詞典将此成語釋義為“形容旅途或野外行動中無處投宿的困境”,強調地理位置的孤立性。

二、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最早見于明代白話小說,如《水浒傳》第三十七回:“三個商量道:‘沒來由看使槍棒,惡了這厮!如今閃得前不巴村,後不着店,卻是投那裡去宿是好?’”生動刻畫了人物在荒郊野外的窘迫處境。

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水浒傳》原文(ctext.org),可查證其曆史用例。

三、用法與引申含義

  1. 本義:形容地理位置偏僻,遠離人煙,缺乏歇腳或補給之處。
  2. 引申義:
    • 比喻工作或生活中缺乏支持資源,陷入被動局面。
    • 形容事物處于過渡或銜接不上的狀态。

      來源:漢典網(zdic.net)對該成語的用法分析,結合古今語境說明其應用場景。

四、典型例句

權威參考鍊接:

  1. 《現代漢語詞典》官方釋義(未提供線上版,需查閱紙質書)
  2. 《水浒傳》原文出處:https://ctext.org/shui-hu-zhuan/zh
  3. 漢典網成語解析:https://www.zdic.net/hans/%E5%89%8D%E4%B8%8D%E5%B7%B4%E6%9D%91%EF%BC%8C%E5%90%8E%E4%B8%8D%E7%9D%80%E5%BA%97

網絡擴展解釋

“前不巴村,後不着店”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字面指行路時處于荒郊野外,既無前方村落可投靠,也無後方旅店可歇腳,形容無處落腳、孤立無援的境地。例如《水浒傳》第三十七回中,人物因無處投宿而感歎:“如今閃得前不巴村,後不着店。”

二、引申含義
比喻處境尴尬或生活缺乏依靠,例如事業受挫、人際關系孤立等場景。

三、出處與演變
最早見于明代施耐庵《水浒全傳》,原句為“前不巴村,後不着店”。後世也寫作“前不着村,後不着店”,語義相同。

四、結構與用法

五、相關擴展
近義詞包括“進退維谷”“孤立無援”,反義詞如“四通八達”。需注意“巴”“着”二字分别表示“靠近”“挨着”。

别人正在浏覽...

阿陽拜既百齡眉壽變把戲冰橇兵戎相見比權量力避位不要臉才短思澀餐霞客畜妓醋壇子動止多樣房檐藩援附骥名彰趕即敢作敢為刮骨抽筋猴子跳假沖挾奸甲乙科界疆祭哜棘卿繼燭谲觚款學寡聞髡首馬兀谧靜明朝幕幕配役頗測前王耆英全福手曲降軥牛趣鄉三衡梢瓜釋憾侍養書帏田饩貼雞銅牙圖釘挖鑲微茫文旆享儀閑食銷聲斂迹渫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