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趨隅的意思、趨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趨隅的解釋

(1).向隅。《禮記·曲禮上》:“毋踐屨,毋踖席,摳衣趨隅,必慎唯諾。” 孔穎達 疏:“趨,猶向也;隅,猶角也。” 唐 張階 《無聲樂賦》:“是以素王閑居而觀, 蔔商 體政以妙,願盡趨隅之禮,以聞愷悌之要。”

(2).佛教指端坐靜修。 唐 楊衡 《宿陟岵寺雲律師院》詩:“願迴戚促勞,趨隅事休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趨隅"是漢語中一個兼具動作描述與禮儀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一、本義與字形解構

從字形分析,"趨"表示快步行走,《說文解字》釋為"疾行也";"隅"指牆角或角落,《爾雅》注"角謂之隅"。二字組合構成"向角落快步行走"的基本動作意象。

二、古代禮儀中的特殊含義

在古代禮儀場景中,該詞特指學生向老師請教時的規範動作。《禮記·曲禮》記載:"請益則起,趨隅而避席",描述學生為表謙恭,需快步走向席角再行禮發問的儀節。這種用法突顯了中國傳統尊師重道的文化特質。

三、現代語義延伸

當代語境下,"趨隅"除保留"走向角落"的字面意義外,衍生出"主動退讓以示禮節""在特定場合保持低調"等引申義。例如在會議場合謙讓座次時,常被用作婉轉表達謙遜态度的書面語。

網絡擴展解釋

“趨隅”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向隅(指向角落)

  1. 本義:指走向角落或面向角落,常見于古代禮儀場景。例如《禮記·曲禮上》提到“摳衣趨隅,必慎唯諾”,描述整理衣襟後走向席位角落的禮儀動作,體現對他人的尊重。
  2. 引申義:可隱喻因不合群而孤獨的狀态,如“趨隅而立”暗含孤寂之意。

二、佛教中的靜修

在佛教語境中,“趨隅”指端坐靜修的行為。唐代楊衡的詩句“趨隅事休逸”便描繪了僧人于角落靜心修行的場景。

詞素解析

應用與關聯

以上解釋綜合了文獻考據與語境分析,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禮記》原文或佛教相關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鼇足白洋洋悖悍奔亡布袋和尚裁刀殘廢饞相承保城鼓斥邏春袍打彈的羞剔癢笃嗜浮譚個樣光朗朗管節觀窺顧闳中好逸惡勞紅彤彤堠子黃後回文鉀肥膠口進治即若居卑雷師靈籌利資漫洩廟貌民田南庭涅文拍嘴蟠枝疲弱淺妄竅鑿喪荒澀竹豕亥魚魯時諱受污束帛加琮說矮話宋家香搪瓷碳彙條風透氣土芥毋窮香籠小心小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