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綠色的田野。 南朝 梁 沉約 《休沐寄懷》詩:“紫籜開緑篠,白鳥映青疇。”
(2). 青州 之地。即 齊 魯 之地。 唐 駱賓王 《為齊州父老請陪封禅表》:“境接 青 疇,俯識獲麟之野;山開翠屺,斜連 辨馬 之峯。”
青疇(qīng chóu)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學意蘊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青綠色的農田或田野。該詞由“青”(綠色、藍色,引申為生機勃勃)與“疇”(田地、田畝)組合而成,常用于古典詩文中描繪田園風光或象征農耕文明。以下是詳細解析:
青綠色的田地
指春季或夏季作物生長茂盛時,田野呈現出的碧綠景象。此義項強調自然生機與農耕場景的結合,是“青疇”最基礎的詞典釋義。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七卷)第1284頁,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
泛指農田或沃野
在文學語境中,“青疇”可擴展指代廣闊的農田,隱含土地肥沃、物産豐饒之意。
來源:《辭源》(修訂本)第三冊第2347頁,商務印書館,2015年。
詞素解析
“疇”在甲骨文中象形為田間溝壟,《說文解字》釋為“耕治之田也”。“青”則源自草木之色,二者結合後最早見于南北朝詩文。
來源:王力《古代漢語》第四章“詞彙的發展”,中華書局,1999年。
經典詩文例證
南朝謝朓《賦貧民田》詩:“紅粒豐瑤器,青疇泛禦宿。” 此處“青疇”直指蔥郁的農田。
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乃粒》:“青疇沃壤,皆民生所資。” 強調農田對百姓生計的重要性。
來源:《全唐詩》卷二百四十八;《天工開物》江西人民出版社點校本,2018年。
農耕文明的象征
“青疇”常與“綠水”“桑麻”等意象并置,成為田園詩的代表性符號,寄托對太平盛世的向往(如清代錢謙益《田園雜詩》)。
來源: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二卷“田園詩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生态美學的載體
在現代語境中,該詞被用于描述可持續農業或生态景觀,如“青疇連綿”形容綠色農田的視覺美感。
來源:李行健主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1086頁,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
“綠野”泛指綠色原野,範圍更廣;“青疇”特指耕作中的農田,更具人文色彩。
部分望文生義者誤釋為“青色土壤”,但實際無地質學依據。
“青疇”是一個中文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釋: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詩詞集。
安如太山弊袴長腰米赤羽代面撢塵會蕩舟地宜都俞短狐躲風二心三意發瞽披聾富富有餘負甲格林尼治公田口井孤林蠱僞寒酸落魄環遊胡搊瓠壺穢罵奸禽機牢寖廢積染積重闿張剀摯困戹拉交情覽政魯殿路輿摹印默志穆耀木運批改貧落鋪拉谸芊前訓伽陀羅日月合壁三官手書商界攝代社稷壇司夜送誠條别塗料完功薍子無一可鄉賤